第一章 文學

朝鮮半島的早期文學,可以追述到數千年前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和敘事詩。韓國的神話,幾乎全部是關於國家的建立、王室貴族世家的起源或民間英雄成功業績的記載。世代相傳的民間傳說,用幽默和委婉的語言表達韓國民間的信念,諸如孝順父母、敬奉祖先、保持婦女貞潔以及聽天由命等思想,有的富有教益,有的宣揚儒家、佛教、薩滿教等宗教思想的宗旨。許多1000多年前演唱的情歌,如今在韓國文學作品中仍占有一席之地。

韓國人民擁有自己獨特的口頭語言,但在中國文化的影響下,最初是用漢字記錄本國語言的,所有學術、文學著作都用漢字寫成。因此,韓國古代的漢字文學作品,直到本世紀內還要為當代讀者譯成現代韓文。新羅時期大約在8世紀創作的"鄉歌",就是根據韓語語音用漢字寫下的韓國最早的文學作品。每首由6至12行詩歌組成的鄉歌,目前尚存25首,內容有抒情詩、符咒、禱文等,是韓國真正的鄉土文學。

15世紀中葉朝鮮半島創造了自己的表音文字。盡管不少作家仍然喜歡用漢字造句作文,但也留下了許多通俗古典愛情傳奇小說和優美的詩歌、戲劇。當時盛行的兩大文學體裁是"時調"和"唱劇"。時調是簡短的抒情詩,一般由3行45個音節的詩句組成。它通常是上層社會有學之士在酒會之類場合即興吟唱的短詩,有一定格式和音節,表示當時社會的廣泛感情和信念,因此至今仍然受到韓國人的喜愛。唱劇是韓國封建時代產生的半歌劇化的敘事戲劇,過去由一名歌手和一名擊鼓者在村莊廣場或富貴人家家裏演出,歌詞內容類似散文或旅行見聞,並保留韻律結構,因此特別得到平民大眾的喜愛。

如果說《三國史記》、《三國遺事》之類曆史名著充滿韓國古代的傳說和神話,中世紀的敘述、逸事、趣聞等漢字文集是韓國古典小說的前兆,那麼,最早用本國語寫出的韓國小說是16世紀小說家許筠的名著《洪吉童傳》。這部小說描寫主人公當上一幫盜賊的頭目,後來在島上建立起一個沒有階級社會的故事,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亂和作者的期望。韓國古代最流行的民間小說是《春香傳》。這部描述一位公子與一位女藝人女兒之間忠貞愛情的故事,早在18世紀就被藝人改編為唱劇在全國流傳。到19世紀,韓國開始受到西方的影響,出現了用散文體裁寫成的新小說。不少新小說取材於現實生活,與舊小說形成明顯對照,在一段時期內深受群眾歡迎。

現代韓國文學起源於20世紀初。在日本於1910年吞並韓國前後,新的民族覺醒開始通過文學形式表現出來。當時韓國的詩人、小說家、散文家有不少共同特點。他們帶著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思想,深切關注本國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統治、壓迫下遭受的苦難,在國外以不同文版寫出一批批啟發、教育民眾愛國思想的新作品。短篇小說、散文、詩歌是韓國20世紀上半期大部分時期起主導作用的文學體裁,長篇小說往往先在報紙上連載,然後才以單行本形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