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莫氏族

壯族大姓之一。分布在廣西、廣東、貴州各地壯族地區。最早見於唐、宋。唐肅宗(756-761)時曾任廣州都督的楊譚在《兵部奏桂州西原賤露布》一文(《全唐文》卷377)中曆數西原蠻首領中,有稱桂南王莫淳、戎城王莫濤等;《新唐書》卷222則改莫淳為拓南王,改莫濤為莫潯,不是戎城王而是南海王,稍有出入。但莫氏為黃峒起義軍的重要力量是可以確定的。北宋初年,莫洪率眾歸附宋朝,受封為南丹州(治所在今廣西南丹)刺史,許世襲其地。淳化元年(990),其弟莫洪皓襲職,遣使向宋朝進貢銀碗、銅鼓、銅印等物,宋回賜甚厚,進一步密切和鞏固了壯族與中原王朝之間的隸屬關係。元、明、清時,繼續在南丹州建立土司,仍以莫氏為土官,直到民國初年改土歸流,土官地位才被廢除。莫氏族人憑著土官的優越地位,蕃衍生息,遍布嶺南各地。今部分已融合入漢族,大部仍為壯族。"莫"為壯語音譯,意為"黃牛",這是原始社會以黃牛為圖騰崇拜對象而演變為氏族名稱的,隨著受到漢文化的影響又衍變為姓氏。然而,《莫氏家譜》及壯族民間卻流傳有南丹莫氏來自"山東青州府益都縣",隨狄青南征而到此的說法。查無史實根據,恐為後人所偽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