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積而薄發……水到而渠成……”蔡邕回味著剛剛周寒的話,“潤發當真大才也!如此,老夫有一想法,不知潤發願意與否?”
“伯喈先生但說無妨!”周寒回道。
“既然潤發沒有老師,那麼老夫便厚顏收潤發為徒如何?”蔡邕道,“如此,老夫還能將潤發介紹給一些老友,潤發將來當不可限量!”
“如此,發求之不得!”周寒心中大喜,他此行是來做什麼的?就是來忽悠蔡邕,爭取跟他套上點關係,到時候讓他把自己推薦給漢靈帝。如今,周寒僅憑一封拜帖便博得蔡邕的青睞,直言要收他為徒,那他又有什麼理由不接受呢?
“好好好!沒想到老夫末年還能收得如此佳徒!”蔡邕拂須大笑。
“老師言重了!”說著周寒恭敬的三鞠躬,然後為蔡邕敬上一杯茶,“老師,請喝茶。”
“好好!潤發快快請起!”蔡邕忙扶起周寒。
“爹爹,我聽福伯說,有客人來了!”一個清脆去銀鈴般的聲音從屋外傳來,隨即,一個嬌俏的身影從門外跑了進來。
“琰兒,跟你說過多少次,女孩子要文靜,這樣風風火火的,將來怎麼嫁人?”雖是責備,但蔡邕的語氣之中還是有著掩不住的溺愛!
“琰兒?想來這就是那個千古才女蔡文姬了!”周寒在心中想道。
“潤發啊,還沒來得及跟你介紹,這是老夫的女兒,姓蔡名琰,今年已經十四歲了?”蔡邕介紹道,“琰兒,這是我新收的弟子,名叫周寒,字潤發。你叫他師兄便好,我可告訴你,他的文采可不下於父親,你要多向他學習啊!”
“真的有爹爹好嗎?”蔡琰疑惑地看著自己的父親。
“當然了,你看這個。”說著,蔡邕將周寒的拜帖遞給了蔡琰。
“讓潤發見笑了,琰兒從小便是這樣,活潑好動。”蔡邕道。
“師兄!這首詩是你寫的嗎?”蔡琰讀完詩,滿眼小星星地問周寒。
“是啊,來洛陽時恰逢看到一些景物有感而發的塗鴉之作,寫的不好。”周寒謙虛地道。
“什麼不好,才不是呢!這首詩棒極了!前兩句寫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霽,幽靜閑適,清新宜人。末兩句寫皓月當空,青鬆如蓋,山泉清冽,流於石上,清幽明淨的自然美景。多麼美的秋景,你是在哪裏看到的?琰兒也想要見識見識!”蔡琰說道。
“這個,我是遊曆四海的途中見到此景,有感而發,具體在何處得見,這個我也不知道。”周寒胡扯的編些理由來搪塞道。畢竟他隻是抄襲了後世王維《山居秋暝》的前四句而改成一首短詩《秋瞑》,作為此次求見蔡邕的敲門磚。
“這樣啊。”蔡琰的神色有些失落。
“這樣吧,琰兒妹妹,我再做一首詩送你,當做我倆的見麵禮,如何?”周寒看到蔡琰如此,心中也不是很舒坦,於是便提議道。
“嗯?”蔡琰眼前一亮,“好呀!不過要是沒有這首《秋瞑》好,琰兒可饒不了你!”
“潤發啊!你也不能太寵著她了,再寵她豈不是要上天了!”蔡邕笑著說道。
“嗬嗬,老師說笑了,師妹乃是老師您的掌上明珠,當得我如此寵愛!再說,琰兒如此活潑可愛,發又能不去寵著她呢?”周寒笑著說道。
“嚶……”周寒自己說著倒沒有什麼怪怪的,很是順其自然,但在蔡琰眼中,此言顯然有所歧義,而且蔡琰也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小姑娘了,聽到這話,竟然沒有反駁,反而紅著臉低下頭去。
知女莫若父,蔡邕一眼便知道了蔡琰的小心思,微微一笑,也沒有點破。
蔡府雖然不是世家,但也是書香門第,院子不大,但景色還是不錯的。周寒站在院子裏,看著四周的景色,而此時正值秋天,說話間,一排大雁從空中飛過,周寒靈光一閃便緩緩地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好!好詩!”蔡邕僅聽了第一句便眼中精光一閃,等到周寒將詩吟完,蔡邕直接站起身來,拍手叫好。
“師兄!好棒哦!”蔡琰又是滿眼小星星,“那這首詩叫什麼名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