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後宮品級等一幹設定(1 / 1)

【後宮品級】

皇後

正一品:皇貴妃

從一品:貴妃

正二品:賜字妃

從二品:妃

正三品:賜字嬪

從三品:嬪

正四品:昭媛

從四品:昭儀

正五品:婕妤

從五品:舞涓

正六品:美人

從六品:才人

秀女被留用,初封正七品淑女。

宮女初承寵,初封從七品答應。

----

【住所設定】

乾元殿:曆代皇帝所居,禦書房、暖閣等都在這一殿裏。這裏是皇上生活與辦公一體化、一條龍的地方。

長樂宮:曆代皇後所居。

四宮:崇華宮(四宮之首,半包圍簇擁中心的一宮,一般為皇貴妃、貴妃所居)、錦鑾宮、箜玉宮、漱慶宮。除崇華外,後三宮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是處於同一地位的。

----

【其它備注】

注一:皇後、太後、太皇太後通常沒有封號。例如霍氏扶搖為“阮妃”,封號是“阮”,若冊為皇後則為“霍皇後”,太後則為“霍太後”。

注二:正四品昭媛至從七品答應,對上皆自稱“妾身”,對下稱其職位,如“本昭媛”、“本才人”。正三品賜字嬪至從三品嬪,對上皆自稱“嬪妾”,對下自稱“本嬪”。皇後至從二品妃對上皆自稱“臣妾”,對下自稱“本宮”或其職位。

注三:西遼國為架空王朝,至本文中已曆有百年國運。本文開篇中年號為“弘德”,前朝年號為“永慶”。

現有曆史記載的一切王朝製度、稱謂、品階、禮儀、文化等,若作者心覺恰當便皆運用於文,讀者若覺熟稔、不適等,肯請勿怪。

注四:西遼國有為皇後修建專屬陵寢,與皇帝並排而列的祖製慣例。

注五:秀女大選的時間是每四年一次,在當年的陽曆五月五日至十日。參選秀女的年限是十五到十七歲。方式,無專人接送、無專人指引,自行進宮,在指定時期內先去勾名、然後入住秀女宮學習禮儀規矩,由秀女宮嬤嬤與尚禮司一並教授;兩個月後,陽曆七月初七正式由皇上皇後等高位挑選優秀者給予封位。

----

【書中景點(隨著“宮”係列文的不斷進展,景點等不定時設定、不定時擴充。這裏隻先把《宮·絕吟》裏用到的權且先總結著列出來)】

慎刑司(宮人領刑罰處。)

雜役司(雜役司乃是後宮之中管理修繕的一大機構,各種用度、石材也是一應兒的全。)

尚禮司(這裏的管事嬤嬤主為教導秀女、亦或新進後妃禮數並熟悉事務等。)

紫宸閣(放畫像、秀女小像的地方)

恩露殿(收了綠頭牌以後放到這裏供專人整弄)

秀女宮外行出一段距離後的玉華池。

秀女宮外距離主殿很近的小花苑、小花苑裏的楓林(多植元寶楓)。

禦花園(最大的園林)、禦花園裏的鴻雁水榭、碧溪橋(通往鴻雁水榭,但因狹窄,平素一般都不從這裏走,純粹為了與景物格局搭配妥帖才建的這橋)、橋下是荷花湖(不深也不淺,可淹沒到胸口)。

觀景苑(宮裏頭一處規模僅次於禦花園的景園,顧名思義是一觀景的好去處。這裏的景致倒是沒什麼出挑的地方,草木花卉也及不上禦花園等地方搶眼新奇,但中間矗立一座飛簷鼓樓,高有六層,木台階支撐。登上鼓樓舉目四顧,可將前殿後宮大抵景致囫圇的收在眼底。它距離皇後所居的長樂宮不是很遠,又呈半包圍的格局環抱著通往乾元殿的青石路。這青石路盡頭分叉處連著禦道,故若要去尋皇上則這觀景苑是必然會經過的;同樣,皇上若是自前殿那邊兒來後宮歇息,這觀景苑也是必然要經過的。)

禦龍苑(皇上皇後專屬園林,除非獲了皇上特許,其餘沒有傳召不得擅自入內。)

止浮池、其中設有湖心亭(止浮池處在距離長樂宮與四宮中間的位置,當日初建時請了諸多異士躬自打理,亭台、樓閣、水溪、花卉等的布局組合起來據說是一個“禧”字,而湖心亭剛好處在“禧”字右部首上那個“十”橫豎兩道交疊的中間點位,整個止浮池風水極佳。那裏的菊花種植的最好,但光照等緣故,開的不是最早。“禧”字不曾連接的地方是人工修成、引了活水的小渠,架著一座座橋。正門入口是“禧”字第二筆的起筆處。)

海龍寺(處在宮內偏後林苑裏,一大片青鬆綠竹環抱。是皇室宮中行一些禮儀慶典時的專用佛寺。永慶一朝深得皇上寵信青睞、權傾一時的正一品司禮監秉筆侍詔理事掌印總管大太監安公公,曾於“永慶二十六年六月”在這裏出家,號“善安法師”,取意“身善安住”。後於“永慶二十七年十二月”還俗。)

……

以上為主要景點,書中出現景點並不局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