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智者談上(1 / 2)

這一日,魏鎖思在夢中在一處老城區很是遊蕩了一段時間。他離開了陳舊的老城區正往新區那邊走時突然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那是誰呢?

他開始緊張起來。

莫不是----他?董大寶?這個可太可怕了,怎麼我今日到了這裏還躲不過嗎?

魏鎖思本想立即逃走,但他又意識到這樣做的錯誤性。他想了想後決定進行一場有趣的遊戲,那就是好好戲弄和迫害這個令他討厭的董大寶。他果真就這麼做了,他進行得是很順利的。他收拾完董大寶後又因看到牆上貼的一張廣告去參加了一個培養幹部的考試。對方第一個問題是關於太陽高度角的問題,他對太陽高度角並不清楚。考官說:“這麼簡單的一個問題都答不出?”

魏鎖思立馬被淘汰,他這時又十分地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

知識太重要了,知識就是金錢,就是資本,就是一切,自己應該拚命的獲取知識。

於是魏鎖思又快速的回到家中翻箱倒櫃地尋求稍有價值的圖書準備學習,但他又意識到了這是夢中之舉。

與其找本書看還不如去和智者閑談,那個智者似乎總有些創造力。

於是魏鎖思又見到了智者。

“我認為單純的說什麼人之初性本善或人之初性本惡都是十分無聊的,因為性惡和性善都不是真理。還有一種理論是人之初善惡無,看似正確其實並不正確,因為我們所理解的善惡大可等同於自然界的善惡,我們很容易地從狼羊的自然事上分出善惡。正確的表述應為人之初,善惡分,經教育,有所遷。我記得我小的時候,那時我還沒怎麼上學也沒有怎麼受到什麼教育,當時我在聽小說三國演義時對曹操這個人就十分不滿意。主要是通過他說出那句寧願我負天下人不願天下人負我那段,那段之後我對這個人十分憤恨,以致後來聽時總是希望曹操打敗,他人打勝。可是當我漸漸長大後我對曹操又有了新的感覺,我覺得他當時殺呂伯奢一家時沒有什麼不對,甚至是十分正確的,你說這是什麼原因呢?”魏鎖思說。

“這可能是因為人類之間的殘酷性不斷被你所了解和你曾受到過別人的傷害。其實如果現在你處在曹操的位置,你盡管會對他有所景慕對他也有所理解但你不大可能做到他那樣。”智者說。

“我就那樣沒出息嗎?”

“因為你和他的性格結構不同。”

“是的,當我做了我認為不應該做的的時候我會有負罪感。”

“你現在想的和你真正處事時很可能不一致。這恐怕是你麵臨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你什麼事都謹小慎微,因為你害怕做錯事,你不敢確定這件事你做了之後你將來會不會後悔,你的思想很混亂,很不完善,你不清楚什麼是你應該做的和你不應該做的,因此你寧可什麼都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