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國出了位奇葩公主。
王侯將相提起這位公主,無不搖頭,直歎國體宮規盡數毀成了渣;平民百姓提到這位公主,個個麵露驚恐避之如洪水猛獸。
守城將士提到這位公主,暗歎一聲好一位巾幗不讓須眉奇女子;妓樓名伶清倌提到她,眉梢挑起喜相迎。
秦念槿正是這位奇葩公主。
念槿原本不叫念槿。
念槿的母妃瑾妃是皇帝一生最鍾愛的女子,可惜紅顏薄命,在念槿五歲的時候,紅顏西去,皇帝賜女兒封號念槿公主,以此紀念亡妃。
皇帝年輕時熱衷征戰,不少戰役都禦駕親征,每次出征,唯一讓皇帝割舍不下的就是瑾妃留下的唯一血脈念槿公主。
後宮是個什麼樣的地方,皇帝自然清楚,一個沒有母妃的公主能受到什麼樣的待遇皇帝也清楚,皇帝征戰前思前想後,竟然決定將才五歲大的念槿打扮成男童的模樣帶到了戰場。
於是,念槿從五歲開始,就常常被丟到軍醫那裏自由成長。
軍隊是個什麼地方?
那都是一群大老粗們喝酒胡侃打諢的集聚地,剛開始軍中人都當這是一位將來的儲君,皇上珍之重之的帶出來曆練的,因此說一些帶顏色的不合宜葷話時,也就沒太避諱。
皇帝開疆擴土了七年,疆域一再擴張,意氣風發,而念槿也從一位骨子裏羞澀的小公主,長成了十二歲滿口粗話,隨口能來一段葷段子的女漢子。
這著實不能怪她!
每每皇帝望著相貌越來越像瑾妃,而言語行為上越發像個打諢浪蕩子的念槿,總是頭痛的萬分後悔,覺得念槿如今粗獷的野性子都是他一手造成的。
等到皇帝想要撥亂反正,將念槿調/教成正經大家閨秀的淑女時,杜老太傅捂著額頭鬥大的腫包曰:“孺子已不可教也!”
皇帝心中愧疚更甚,以至於愧疚的一下子就從重武輕文愧疚到了重文輕武,回朝後,皇帝大肆啟用文官。
一時間,文官的地位在朝中一漲再漲。
在這樣的大好時運下,將軍府的蕭慕亦憑著一身的文氣才情,一路過五關斬六將,終於拔得桂冠,成了瓊林宴上榜上有名的新科狀元。
蕭慕亦乃蕭老將軍的第三子,蕭家世代名將,蕭家長子蕭幕天為鎮國大將軍,蕭二子蕭幕遠也是少將一名,唯獨一個蕭三子蕭慕亦,滿身書卷氣與將軍府的武將之風格格不入,卻趕上好時運,令將軍府一躍成望都城名氣顯赫的文武之家。
可惜狀元郎遊街之際,不幸被正出宮看熱鬧的念槿公主看到,狀元郎坐於高馬之上,一身風流紅袍,襯著他那清逸脫俗的傲然風骨愈發豐神俊朗,半眯著流光瀲灩的桃花眼,一抹淡笑暗淡了望都城中最燦爛的三月桃花。
念槿公主甩了一記響鞭瞪著發亮的眼神跟隨行的宮人說,“這個美人狀元郎本宮要了。”
於是悲哉的狀元郎成了念槿公主虎視眈眈想要納入囊中之人。
路人說起這段,紛紛替這個有才情有樣貌的狀元郎惋惜不已,卻也隻能歎一句,時也,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