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解讀古圖形(1 / 2)

秦風與張連山無法從隕石上去判斷石頭的所處年代,於是開始著手從上麵的圖形入手。所有大小石塊加在一起包含四十五個圖形,除卻模糊殘缺的八個之外,尚有三十七個圖形。

對於曆史學、考古學從業者來說,翻譯古圖形,破譯古文字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有時候往往一個圖形和代表一個詞甚至一件事!所以翻譯古代圖形、文字時一般會有數人甚至更多的人同時進行。可是眼下隻有秦風一人,翻譯難度無疑大大提升。

索性張連山早知如此,已經給秦風安排好了住宿,提供給秦風最便利的條件來翻譯這些古圖形。

原本秦風期望在這過程中張連山能夠幫上忙得,畢竟在分析隕石的時候張連山的表現可以說很多專業的曆史學從業者也未必了解的有他多。可是很快秦風放棄了,張連山畢竟隻是民間曆史愛好者,並未接受過係統的曆史學學習,對於石塊上的文字他能夠認出一兩個圖形已經屬於難得了,對於其他的圖形真的是無從下手,古文字這一塊更可以說得上是一竅不通。此刻便隻有秦風一人試探著進行翻譯了。

先前秦風與張連山在微信上進行聯係時,已經對張連山所發的圖片進行了簡單的翻譯。但是當時祁連山所給的圖片隻是其中的一部分,此刻石頭與圖形近在眼前,秦風所見也更為完整。

除了先前秦風所見圖形裏麵翻譯出了太昊、建木、掌天下、令萬部等殘缺的詞語外,這次秦風對著張林山書房裏麵所有的石塊上麵的圖形進行翻譯,又得出了“不周山、重黎、媧”等詞彙。

但是也僅此而已,以秦風所知,這些圖形他不能全部認識,但還是如實告訴張連山。張連山興奮莫名,說道:“不周之山,最早見於《山海經·大荒西經》:’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若山海經所說為真,那麼這石頭應當出自不周山!”他看了看秦風問道:“重黎是什麼?”

秦風皺眉說道:“重黎是神話裏火神祝融的名字,與共工爭奪神位的的人。隻是火神之說畢竟隻是神話,為何會在這石頭上出現?”秦風思忖了一下又說道:“目前學術界內也有一種說法,火神在當時你被稱為火正,是一種官職名。如果這樣說來……”

張連山眼睛一亮:“如果不是神話,火神就是火正,火正又是官職名。那麼至少能說明兩個問題:一是既然有官職,那麼肯定有政權。二是既然有火正重黎,也就是祝融,那麼另外一位水正應該也存在過。對不對?”

秦風點了點頭,說道:“我與您的觀點不謀而合,隻是現在政權究竟是什麼政權?”

張連山又接著問道:“有沒有其他翻譯出來的文字了?”

秦風回答道:“翻譯是翻譯出來了,不知是真的還是假的,我翻譯出來的最後一個字便是女媧的媧。”

此刻聽到秦風這般說道饒是張連山久居高位已經練就了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此刻還是忍不住激動起來:“結合你前麵所說的,太昊女媧,我們是不是可以大膽假設,就如同你的那篇論文裏麵寫的一樣,這個政權就叫伏羲女媧政權,政權如同後麵的曆史朝代一般是由等級森嚴的官吏製度構成。這官職裏裏麵包含火正與水正,由此奠定了管理天下的基礎。”張連山一邊眉飛色舞的說著,一邊用希冀的眼神看向秦風,希望得到肯定的回答。

平心而論,張連山雖然是民間的曆史學愛好者,但是其大膽猜測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完全不遜色於專業的曆史學從業者。秦風心裏暗暗讚歎,答道:“這樣的猜測完全有可能。”

見到秦風,這樣肯定張連山接著說道:“如果這種假設為真,那麼你翻譯出來的詞彙連在一起其實也就說得通了。”

秦風笑著看向張連山,示意他接著說下去,他的眼神分明是一個老師看見表現優異的學生。

張林山雖然年齡要比秦風大出許多,但此刻完全沒有年齡上的心理優越感,而是真的如同得到老師表揚,肯定的學生一般得意洋洋的接著說道:“伏羲女媧政權將權力中心設在不周山,不周山上麵有著至高權力的象征,也就是建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