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官與雷蒙決定聯手,這本就在太昊等人的計劃之內。畢竟在這度朔山上,誰也無法保證會不會遇到什麼危險,到時候隻怕自己命就沒了。
畢竟他們自入了桃止山以後一直都是在鬱壘的主導下一步一步的走到了冥府門戶跟前。甚至於那所謂的冥府門戶究竟是什麼樣子,他們也未見到過。
此行桃止山其實眾人心裏有太多的疑惑,但是因為鬱壘一直以來太過強勢,是以眾人也沒有什麼機會去問。如今已經出了桃止山,眾人這才得以靜下心來細想這中間有何不解之處。
首先便是神荼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而鬱壘的出現卻讓眾人暫時忽略了神荼的消失。而鬱壘對於桃止山的了解也遠不是眾人能夠想得到的。那麼鬱壘與神荼是否存在眾人不知道的關係?然後是那個算計神荼之人,他處心積慮地設計重傷了神荼,桃止山遭逢大變,萬鬼逃逸而出,為何那人反倒消失無蹤?還是說他傷了神荼之後也被神荼給傷了?又或者說那人已經跟隨神荼等人也入了冥府。如此說來的話,是否意味著那人最初的目標不是神荼就是冥府。
再者,假設這些想法都為真的話,那麼那人的目的又何在。要知道冥府一隻在天下算是諱莫如深的所在,與冥府相關的話題往往代表的都是災難。以往冥府每次出世,都意味著天下將逢大亂。因為每次冥府的出世,往往伴隨的都是無盡的死亡。
雖說明福每次出世能夠解決世間亡魂過多的問題,但是冥府的每次出世也會伴隨著惡鬼橫行遍野。所以冥府對於天下之人來說,算是獨立於天道之外的另外一道,那邊是鬼道。
大荒所知,燧皇悟道,以天地人分三道。
燧皇所言:天道浩渺,囊括世間萬物,是為神道。神道廣闊恒久為宇宙。上古開始,燧皇治權初立之時便會以道問天,封神定製。燧皇以火開辟上古時代,是以火道問天,也是第一位火道正神。燧皇封了火神之後大荒聖顯不斷。
太昊治世時以木道問天,是為一代木神。太昊治世之時大荒大治,出現萬部共榮局麵,天地人三道共盛。除卻太昊木神外,大黃目前為止五行有四行封正。而這些封正也被大荒之人私下認為將來必定封神之人。當然像魁隗這樣一直隱藏不發的高手,大荒還是有一些。而神道是集天地人三道合一之境,一旦封神成功,即意味著他將可取代這一道的顯化規則。
地道則是指大荒眾生之道,囊括羽、卵、胎、植種種大道。地之大道囊括者甚多,與神道幾於一致。大荒一切生靈能聚念感受道法念力者皆可修行,能以道問天者皆可成神。
人道則專指萬靈之長——人。一個人字便道明了人道所衷。人道所衷有限,成神者卻是最多。
然而無論是天地人何種之道,卻逃不過一個生死輪回。這生死輪回卻不在燧皇所悟之道內。以燧皇所述,三道盡悟,與洪荒同壽,不入輪回。然而能夠做到的,隻有傳聞中寥寥數人。
鬼道不比天地人三道任何一種,既有相容之法,又有不同之處。傳聞中僅父神悟得一二。父神以人之生道入法感念天地,參悟出了死道。由此便也得了鬼道之中的死道。不知何種原因父神也僅止步於此,不再參悟鬼道。轉而由人鬼道合一而出的生死之道切入,去參悟時間其他之法,發現道之繁多,卻有很多存在相依相存之理。如生死之道,如溫涼之道。
且父神以為,鬼道實為蒼生逝去之法,於生無義,棄之不用,所以大荒之中再無人可見鬼道了。而目前與鬼道一途集大成者便是桃止山神主神荼,手中執掌冥府門戶,萬鬼往生與生魂入死地。以鬼道的詭譎,便連父神也曾說過,自己雖然入了神道,但是若與神荼相比,還是要遜色一籌。一是因為自己入神日短,二也是因為鬼道威力絕倫。
由此足以可見鬼道的可怕之處,便連父神這般人物你對鬼道諱莫如深。更遑論如今竟然有人敢將主意打到冥府身上。眾人實在是想不通,他究竟有何能耐,竟能算計了神荼也受重傷,而今下落不明。
不過也正是他的下落不明使得現在的度朔山可任由眾人出入,他們可爭取最後時刻的機緣造化。因為他們彼此都知道,他們疑惑不解,那些修為實力要遠超於他們的你存在不解與疑惑。是以在他們來桃止山之前,或多或少都接到了背後勢力的密信。無論密信中陳述目的何在,但無一例外的都點明了他們隻是頭陣,待得冥府門戶大開之後,他們便會一探究竟。
是以在鬱壘要求眾人離開之時,吳官也罷,太昊也罷,魁隗也好,彼此都心照不宣的選擇離開。一則是因為他們知道背後之人若是出手他們這些人的實力於大局影響甚微。而他們三人一行至此,多少都有些惺惺相惜之意,也不願因為背後勢力的盤根錯節所有的衝突而影響他們今日的情誼。
他們如此,他們相信雷蒙與黑羽等人的背後勢力也是如此。不然的話,即便冰原再不濟,總會出現兩位虛神境皆是如此孱弱,便是吳官太昊這類的靈道境後期高手也能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