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解鎖忠心值增長的正確姿勢(2 / 2)

張弘範會這麼慢條斯理的和自己對峙,上輩子曆史中說好的明年正月滅宋呢?

忽必烈會徒耗兵馬錢糧的,讓張弘範在這裏玩過家家嗎?要知道,忽必烈自己的後院還失著火呢?

趙昰表示看不懂,但是就算張弘範這麼玩,他身為大宋皇帝,也不能這樣玩啊。

朕還要還我河山呢,朕還要直搗黃龍呢!豈能就這樣在廣州趴著。

要知道,江南各地最近幾年陸續落入蒙元之手,很多地方都在掙紮著,他們對於大宋依舊由期望,依舊由歸屬感,所以不斷的有人起義,有人占山為王不服蒙元教化,這幾年,要是去收攏,不說馬到功成吧,也會是一帆風順。

如果再耗上幾年,那就說不定了,蒙元現在大量的派遣官員不斷的安撫地方,如果真的懷柔去治理,那麼幾年後,還會有多少人記得大宋。

老百姓的心思很簡單,隻要讓我吃飽穿暖,我就不鬧事。

如此,溫水所煮著的,卻是大宋這隻青蛙了。

所以就算是忽必烈和張弘範都願意這樣耗下去,趙昰也沒有那個米國時間陪他們玩。

看看自己的忠心值,不但欠賬還清,而且還有一百二十多萬的忠心值結餘。

更重要的是,趙昰仿佛隱隱約約感覺到增加忠心值的正確姿勢,那就是不斷的打仗,而且要打勝仗。

通過勝利,讓大宋官兵,讓大宋的百姓重新建立起信心,那麼人心所向,就是忠心值的源泉。

整個廣州城才多少人,百姓加上官兵,不會超過二十萬。

但就是這麼一點人,每打一張,就可以為自己貢獻二十萬左右忠心值,幾乎劃上一人一點忠心值了。

當然,趙昰心裏明白,不是每個人都知道,消息也傳不這麼快,甚至有些閉塞,所以這些忠心值最多隻是一半人的貢獻而已。

疆土越大,子民越多,忠心值的收入越多,趙昰覺得,如果自己收複江山後,再鼓勵人口增加,其實買軍艦、買導彈的夢想並不遙遠。

突然,趙昰有了一種打遊戲的感覺,開始是艱難的,隻要度過這一段時日,所獲得的回報,卻是巨大的。

不就是打怪攢經驗嗎?

手下這麼多,再多培養幾員猛將,誰怕誰?

趙昰正在總結這自己的優勢和弱點,突然間,一大波忠心值來襲,眼花繚亂的竟然讓自己看不清具體的數據,真是有有種懵逼的感覺。

聽聽外麵,並沒有傳來熙熙攘攘的喊殺聲,也沒有傳來步槍的射擊聲。

沒有打仗啊,從哪裏來的忠心值,難道張弘範要投降?

趙昰連心跳都沒有加速,就迅速的結束了這個荒唐的想法,太陽又沒有從西邊出來。

琢磨了一圈,趙昰心裏一跳,難道是崖山那邊傳過來的,文天祥到了,不但說服了張世傑等人離開崖山,而且將廣州大捷的事情通報了。

肯定是了,趙昰心裏想著,可惜沒有直播,不能看那喧囂、歡騰的場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