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先生之才,想必也有個狀元傍身才是,觀先生麵色,那可是有大智慧之人。”魏無忌由衷的說道,一旁的月虹,也是連連點頭。
哪知陳蓮生卻是歎了口氣,然後說道:“大才不敢當,都是照化弄人。”於是陳蓮生便開始慢慢地說起自己的際遇了。
陳蓮生,年過三旬。
出生在江南一個富裕的家庭,七八歲之時,家道中落,便跟著母親在家族淒苦的謀生,可以說曆經苦難。
好在陳蓮生自小聰明,母親也堅持送他念書,七八歲的時候,就能夠做出令當地文士驚訝的詩詞,詩詞意境高遠,文字凝練,有小文豪之稱。
然而正也是因為這個小文豪的緣故,所以年輕的他常常顯得孤傲,即便在學堂裏讀書的時候,因為在成績和表現上甩出周圍人一大截,所以也造成了別人對他的孤立。
這種狀態一直伴隨他到十五六歲,省試中,他成為了江浙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舉人。在當時可謂是一件盛事,上門提親之人,甚至於想當他幹爹之人,絡繹不絕。
不過他當時年輕氣盛,也想更進一步,因此便強硬拒絕,惹惱了一批人。
當時的江浙官員問題叢生,老百姓苦不堪言,以陳蓮生為首的年輕人,紛紛通過各種形式,表達著自己的不滿。
而陳蓮生更是在兩個月之內,作出了九九八十一首諷刺江浙官員的詩詞,為天下人震驚,被人一時傳唱,時人麵稱“陳九九”。
可這件事的後果卻是非常嚴重的,那些官員以陳蓮生枉論上意取消了舉子的身份,並且讓他三年之內不得重考。
這深深的打擊到了陳蓮生的自信,而周圍人的漸漸疏遠,人情的冷暖,這也是讓陳蓮生體會到了人是真正的艱苦。
而更加不幸的是,他的母親陳魏氏,因為承受不起陳蓮生被取消舉子資格的打擊,一病不起,幾個月之後,便永遠離開了這個人世。
而真正讓陳蓮生感覺到最痛苦的事情,在他母親離開之時,他隻是希望借到母親埋葬的費用,這也沒有人敢借給他錢。
在將母親草草地埋在老家之後,痛定思痛,陳蓮生便開始了漫長的遊學天下之路。
從十六歲開始,一直十年,到26歲,一路上不斷目睹世間人情,不斷結交各地朋友,拜訪天下名師,他深深的體會到了什麼才是人世間的真正麵貌。
經過這十年的磨練,陳蓮生的性格可以說是大變樣,沒有了原先書生的心高氣傲,而變得沉穩持重謙虛,更是在身上多了一絲的滄桑和波瀾不驚,正所謂脫胎換骨。
也正是這十年的磨練,讓他看清了很多以前他看不到的事實。
當他還是一名舉子的時候,他的立場是站在純粹文人的立場,和現在東林黨人沒有什麼區別,以天下為口號。
然而,他在這十年間所見過的恩恩怨怨紛紛擾擾,卻是讓他徹底改變了這種想法。
27歲的時候,他在文壇裏麵已經非常有名了,傳頌出來的詩歌雖然不多,但是每一首都可以成為經典,一時奉為圭臬。
然而也是在27歲的時候,也就是三年前。
他在遊學的路上遇到了一個人,這個以前他十分憎惡的人,經過麵談之後,卻讓他看到了新的希望。
“我的叔公嗎?”聽到這裏,魏無忌卻也是猜出了七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