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演的電影還沒有上映之前,在民眾眼裏,蔣碧薇暫時還處於“查無此人”的狀態,沒看連如今的頂級演員蘭芳芳,都是靠著一部接一部耳熟能詳的電影作品,才刷足了國名度。
“金梅獎”是華夏國最具權威的獎項,但是它隻能算是影視圈的一場盛事,在普通老百姓心中的地位絕對比不上除夕夜的春晚。尤其是在這個年代電視機還是奢侈品,並沒有在千家萬戶普及的情況下。如果不是報刊雜誌的報道,很多老百姓連“金梅獎”是什麼都不關心。
每次翻到娛樂版塊,民眾當然第一時間是看熟悉的明星演員的新聞,實在是閑得無聊,才會看其他不知名演員的新聞,如果不是很有興趣,幾乎隻是隨手翻翻。上麵的內容根本就不忘心裏去,轉身就能忘記。
這個年代是個注重個人才華的年代,也是對有著過硬的專業技能的人無限崇拜的年代。蔣碧薇想要讓大眾第一時間認出自己,光是憑借“最佳女配角”的入圍者的身份還遠遠不夠。畢竟在她的前頭,還有不少的演員從目前來說,觀眾緣比她要好得多。
她要想讓民眾很快就記住她這個人,那就要另辟蹊徑,從另外一個角度著手。如果有兩篇文章同時報道她蔣碧薇,一篇的標題是,“一顆新星冉冉升起,且看最佳女配角爭奪戰”,而另外一篇報道卻是如此取標題,“驚,精靈少女天外歸來”,大家都是凡夫俗子,大都具有獵奇心理,不用說,絕大多數的普通老百姓會下意識選擇先看後麵那篇報道。
報道中會有配圖,如果放一張超出常人,顛倒眾生的照片出來,就會令人注意到這張照片的主人公,會下意識去問這個難得一見的大美人到底是何方神聖。自然而然,就會讓大家記住這張臉。記住了以後,就會有意無意去探尋這張臉的主人的具體來路和背景資料。
蔣碧薇就想要讓人記住自己,讓大眾在心目中有印象,以後自己再爆出新聞來就比其他的演員有了這方麵的天然優勢。“花瓶”的帽子隻是暫時戴著的,接下來一年她還是照舊過著素人的生活,別人也找不到自己。畢竟不是誰都會像是個愣頭青一樣,對著當事人的麵就開始評頭論足。
演員是一門需要麵對大眾的職業,任何事放在別的普通人身上,就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根本就引不起多大的關注。而放在演員身上,那就會無限放大。所以說,演員就要經得住大眾檢驗的目光。蔣碧薇目前也不需要多做什麼,隻需要先讓自己在民眾心理留下一點印象的,等到日後她有作品傍身之後,這點印象就會長成參天大樹。
蔣碧薇算是重活了一世,她原先是想著要重新換個跑道,換個不一樣的人生來過著。可是現在她的想法發生了改變。重活一世並不等於不踏入演藝圈。在安桃鎮的遭遇上次詹姆斯事件告訴自己,想要隔絕外人的不懷好意,首先自己就要先站到最高點,成為那個製定規則的人。這樣的話,她才能實現自己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