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麵又請了一百多個工人,大家忙活了兩個多月,終於在年前把所有的甘蔗都製成了紅糖。
一部分給吳昭運回龍城,一部分趙品茗留在福臨鎮販賣。
因為有了去年的宣傳,今年的根本不用她操心,不到三天就基本上被大戶人家給預定了三分之二。
剩下的三分之一還是她據理力爭強硬留下來散賣給普通老百姓的。
這紅糖是個新鮮物,她想讓它走進平常百姓家。
賣完了紅糖,趙品茗狠狠賺了一筆,腰包鼓起來了,財大氣粗的給家裏的每一個人買了許多的東西。
今年的年夜飯也比往年的還要豐盛。
年後,平平和安安虛歲也有四歲了,趙品茗和林成安商量了一下,決定請一個夫子上門給他們啟蒙。
讀書要從娃娃抓起,趙品茗作為一個現代人深諳其道。
原本以為平平安安會抗拒,她都提前空出了時間打算給他們做思想工作。
可是沒想到,她還沒說完,平平和安安就迫不及待的歡呼起來,弄得趙品茗像是克扣他們原本不打算讓他們讀書終於良心發現給他們讀書的後娘一樣。
趙品茗鬱悶了一個晚上,最後還是林成安出馬問到了原因——
平平和安安從小就比同齡人聰慧甚至是早熟。平常就喜歡跟在小行和小意後頭,自然很容易被他們愛讀書求上進的心態影響。
特別是小行和小意考中了童生之後,這兩個小娃娃突然有了危機意識。
生怕自己比兩個小哥哥差,所以也就有了趙品茗說給他們請夫子高興得不得了這個反應。
對於這個答案,趙品茗感到很無語——兒子們啊,你們的小哥哥可是比你們大七歲呢,有什麼好比較的?
不過,心裏吐槽歸吐槽,趙品茗還是很快的給兩個兒子請了一個夫子。
這個夫子是個老秀才,給他們啟蒙足夠了。
自從家裏請了夫子之後,平平安安還真的能靜下心來跟著夫子上課,像是一夜之間就長大了,跟著父子搖頭晃腦的讀書樣子實在是可愛得很。
趙品茗很是欣慰。
家裏孩子是安頓好了,趙品茗開始去挨家挨戶動員種植甘蔗的事。
不過她明顯是多慮了,這根本不用去動員,嚐到甜頭的眾人紛紛主動求合作。特別是前年跟著她開始種甘蔗得那幾戶。
基本上家裏有地的都想要種。
數量加起來過去龐大,為了方便處理,趙品茗借鑒現代的合作社的做作方法。
讓大家按照自己的方法種,年前再統一賣給她。作坊那邊他們依舊可以來應聘。
有心的村民算了一筆賬,發覺這樣做年收入比往年單單種植稻穀要多多了,翻了好幾倍不止!
當然了,也有個別貪心的想要學趙品茗一樣建一個作坊自己賣,這樣賺的錢豈不是更多?
他們能想到這一點,趙品茗何嚐想不到?她早就有了預防和對策。
小打小鬧還可以,要是往大的發展,沒有背景和大量可流動的資金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第二個她。
所以,她是一點也不擔心那些想要投機取巧的人。
至於那些有背景有資金的,他們知道趙品茗背後是大雍朝的皇上,恭維還來不及呢,怎麼敢太歲頭上動土。
因為今年人數增多,趙品茗原本以為要三年才能推廣的計劃,今年倒是可以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