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姬之後得知那天安慰她的男人叫作溫如玨,是劉徹身邊的文官大臣。
溫如玨。
人如其名,溫潤如玉。
他的出現,對於王美姬來說,仿佛寒冷後宮中的一縷朝陽,給她帶來了絲絲暖意。
但是,她是劉徹的妃子,他是劉徹的大臣,兩人之間,注定是無法有任何的交集的。
即使有,在這人心惶惶的後宮之中,所有人的眼睛都盯著她,盼著抓住她的任何把柄。閑言碎語和造謠汙蔑幾乎是家常便飯。如此險惡的處境之下,她怎麼敢考慮溫如玨?
無非就是偶爾碰麵打聲招呼問候幾句,或者王美姬抱恙時,陪同劉徹一起探視一番。
除此之外,再不好有其他多餘的舉動。
但王美姬始終忘不了溫如玨初時出現在她麵前對她溫柔安慰的那番場景。
以至於如今得寵,也時不時惦念著溫如玨的仕途,小心替他在暗中圓著各種場子,好讓劉徹可以更加器重於他。
溫如玨已有妻有子,她倒也覺得無妨,隻是心心念念著,何日何地該以何種方式,多見他一麵?
可以說,溫如玨是支撐她在後宮中“拚殺”至今的最大精神支柱。
她得努力變得更強,才會在後宮中更有話語權,才不會再有那麼多人在她背後製造閑言碎語,她與溫如玨的會麵才不會再如此隱晦。
可是,就在她為見到溫如玨一麵都備感艱難的時刻,那個新納的妃子趙鉤弋,卻不知好歹地總是故意**溫如玨。
“溫大人,今日可有空,來陪本宮聊幾句?”
趙鉤弋這個女人。
為什麼會如此放肆?
她難道就不怕被劉徹懷疑?不怕宮中傳她的流言蜚語?
趙鉤弋對此其實並不在意。
她並不是隻在**溫如玨一個人。自她進宮時開始,便已“不甘寂寞”地逗過很多位劉徹身邊的大臣了。
被劉徹妃子逗弄的那些大臣,皆誠惶誠恐,麵如土色,慌張地避開了趙鉤弋。
“娘娘請自重。”
看到大臣們如此嚇的要死的樣子,趙鉤弋反而更加豪放地手插著腰,“哈哈”大笑起來。
這一切都是在劉徹眼皮子底下做的。
劉徹初次看到自己的妃子口不擇言,不分場合**自己的大臣,自然是十分惱怒,當下就打算把趙鉤弋狠狠懲罰的。
但是,趙鉤弋非常擅長讓自己的“無禮”行為成為自己的一種特色,並且是一種合理的特色。
劉徹後來發覺趙鉤弋喜歡逗弄大臣們,無非隻是她的一種喜好罷了。她並沒有真的表現出任何逾矩的行為,加之後宮如此多的妃子,劉徹也不可能始終把精力放在趙鉤弋這裏。隻要她沒有製造出真的“醜聞”,劉徹也就隨她去了。
因而,既然劉徹都已默認了她的這種性情,後宮之中也便沒有其他人願意再多對她嚼舌根。
無理之事做的多了,探到了皇帝的底線,無理也便成了有理。
趙鉤弋就是利用了劉徹的這種心理,才給自己最大限度爭取到了“豪放”的資格。
反觀王美姬,步步為營,不敢越矩,反而讓周圍的眼目盯她盯的更緊。
所以,她嫉妒趙鉤弋的灑脫。
尤其是,溫如玨竟然也挺喜歡和趙鉤弋接觸。
這就更加不可原諒。
她不除掉趙鉤弋這個根基尚且不穩,卻還敢如此放肆的女人,她是不會罷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