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暑氣隨著那枚黃太陽收攏到天邊的晚霞中去。金色的霞光慵懶地散落在椰林巷一棟紅磚白牆的三層樓房上。
這棟樓房有個美麗別致的院落,知道這家院子,來過這家院子的人在提到它的時候,總會用到一個優美的稱謂:“花房子”。
“走吧,到花房子打麻將去。”
“去花房子研獎!”
“去花房子下棋!”
2010年,自從國家發布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的消息後,椰林巷裏,家家戶戶重建六層樓房,自家住一兩層,其它出租。但花房子的主人,市小學因為頸椎病提前離休的老師洛明中並沒有這樣做,因為她的兒女洛慈。洛明中說:“錢隻是錢而已,多來多花,少來少花,而女兒洛慈從小到大種下的花,留下一家人許多回憶的花房子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阡陌縱橫但並不複雜的馬路上,行人來來往往,下班的,放學的。一輛粉紫色的小電動摩托車在往花房子開。騎車的女孩就是今年26歲幼兒老師,洛慈。她就是這個花園的小主人,也是打造了這座花園的人。
高處往下看,社區像個花盆,而這棟房子就像是盆底的一朵鮮花。
洛慈七歲就開始在家裏種花花草草。她第一次種的花草是綠蘿,綠蘿比較容易成活,折一枝埋土裏就是一株。如今的綠蘿爬滿牆壁,陽台,窗台。別人在洛慈家裏見到洛慈的時候,她要麼拿著一把她媽媽廢棄的炒菜鏟挖土裝花盆,要麼就是在種花,要麼澆水或者拿著剪子修剪花枝。
大家問她:“小阿慈兒,你在幹嗎呢?”
洛慈回答:“種花呀。”
“種這麼多花做什麼呀?”
“建花園呀!”
“建什麼花園呀?”客人們逗她說。
“建花房子!”
從此,大家都把洛慈家叫做“花房子”。
再大一點的時候,洛慈無論何時何地,看到漂亮的花洛慈都想辦法帶回家種。女孩子與有生俱就有一種家園意識,有人喜歡娃娃,玩過家家,洛慈的方式比較特別,把家建設成一座屬於自己的花園。
椰林巷裏,唯有洛慈家的院牆是鐵柵欄的。三年前,洛明中打算重建院牆的時候,洛慈提出院牆要這麼建:半人高紅磚頭徹成的牆,牆上是鐵柵欄,刷上白漆,這樣花兒就可以從柵欄裏伸展出來。這是她在一本雜誌封麵上看到的,洛明中依了她,而今,白色和粉色的三角梅從鐵柵欄伸出牆外,形了一堵漂亮的花牆。這花牆也成了街坊鄰居春節拍全家福的背景牆。
鏤空的雕花大鐵門內,門口左右兩旁各有一株一米多高扶桑花,大紅花開得正好,像一個個小燈籠。靠近門口有三棵香蕉樹,兩棵掛著紫紅色的香蕉花苞,逐漸向香蕉果發育的香蕉花頂開花苞皮,像兩個倒掛著的荷花花蕾,兩三隻蜜蜂在花苞裏歡喜地吸蜜。一棵掛著一串幾乎飽滿的香蕉。靠牆壁並排兩株龍眼樹,樹上已經掛著龍眼。一條紅磚路從香蕉樹邊V形分開,一頭延升到左右種著兩棵四季桔的台階下,一頭伸到到一個花架下,路的兩邊開滿千日紅間雜著各種五顏六色的花花草草。一隻棕毛泰迪在花叢中好奇追著蝴蝶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