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州,古名蘇祁縣,後來以崇德尚禮而改名禮州,距西昌30公裏,地處安寧河穀,是四川西南的一個偏遠古鎮,曆史悠久,曾七朝設縣郡,五代置州所,有“蜀軍安營駐戌,太平軍築台吊鼓,工農紅軍打富濟貧”等光輝史跡,為南絲綢之路犛牛古道驛站,是兩千多年前,司馬相如出使西南身毒開通的,從成都經雲南到印度,身毒就是印度,禮州便是沿途的一個驛站。鎮境內有三處古城和新石器遺址,曾出土文物千餘件。是西昌的北大門和各民族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鎮。

禮州是長征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名鎮。1935年,紅軍長征經過禮州,先後在這裏住了6天,**、周恩來、朱德、劉伯承、聶榮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禮州戰鬥、生活。在著名的禮州會議上,中央紅軍正式提出了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長征”一詞,並確定了北上陝北的長征路線。

古鎮上主要有方方正正四條街道,形成井字型,鎮外就是一片片農田。遠處原本鬱鬱蔥蔥的山上,因大躍進時期大煉鋼鐵,砍得有些光禿,讓人扼腕歎息。街道兩邊是古色古香的房屋,民居小院多係清末民初所建,建築風格鮮明,多為磚木或土結構,街麵排列整齊,商業鋪麵次第延伸,門市鋪前多有吊簷柱,街沿走廊可供行走。測試文字水印7。鋪麵後常為住宅院落或生產作坊。街店、堂、鋪麵富於造型變化,多為兩層,底樓臨街麵裝置木活動鋪板,鋪板內為櫃台。後院住房常置天井,內設花壇,利用天井采光,並形成徐緩穿堂風,使室內冬暖夏涼。

人們多居住在這些古舊的房子裏,天井有三四十平方米,人們在裏麵洗衣、做飯、看電視,藍天和雲彩從頭頂悠悠地過。女人們在街邊或蹲或坐著做鞋墊,有的還端個木躺椅躺著做,一邊擺著龍門陣。小巷裏飄出嫋嫋飲煙,有人在巷子裏洗衣洗菜,有的在閑坐……許多上了年紀的婦女穿著側襟的衫子,頭戴自己織的線帽,有的男人還包著白布頭帕。小賣部裏古舊的茶幾上擺了些各種各樣的雜物食品,理發店裏是舊式木椅,中藥鋪舊式藥屜的銅把手閃著微光……

這幾乎就是一個世外桃源!

1979年盛夏,這天是農曆5.20,正午天正熱,不過由於是農忙時節,很多人還是匆匆吃完發後下地幹活。剛承包到戶不久,大家都看到了希望,人人都攢足了勁兒,希望能夠把地耕種得更細致,好有更好的收成。測試文字水印4。這個年頭,辛苦點算什麼,能過好好日子才是最現實的。

古鎮的田地大多都在安寧河流域,土地肥沃,陽光充足,不論種糧食,還是種蔬菜,產量都很高,向來是當地的重要糧食生產基地。食堂化時期,大家幹活沒有積極**,現在可不一樣了,原來是磨著幹,現在是爭先恐後搶著幹,大家一邊忙著手中的農活,一邊大聲開著玩笑,場麵很是熱鬧,手上卻沒有絲毫停頓。這樣幹活,大家既開心,農活也沒有半點耽誤。

這個時代的人確實很樸實,也很容易滿足。

這時,一個大腹便便的孕婦頭戴草帽,肩扛著鋤頭蹣跚走來,看到這種情形,其他人不禁喊道:“阿芬啊,都快生了怎麼還能下地?”

阿芬擦了擦頭上的汗,笑了笑道:“沒關係,雲翳不在,他爸媽身體又不好,趁現在還能做,多做點。”

“冷雲翳也真是的,你都要生了他還沒回來,家裏家外都靠你一人忙活,真是苦了你了!”鄰居張嬸連忙爬上坎來,扶著阿芬,順手接過她手中的農具,道:“你趕快回去,天太大了,小心曬壞了,這點事情我來就行了!”

“那怎麼行?”阿芬卻有些固執道:“張嬸你幫我們已經夠多了,你們家活也不少,怎能還麻煩你呢?”

“有什麼不行的?你那點活,我們大家三兩下就做完了,你身子要緊,可別出什麼問題!”此時大家也七嘴八舌勸說起來,有些**急的,甚至已經放下手中自己的活,到了阿芬的地裏忙碌開了。測試文字水印2。

大家都是一個生產隊的,平日裏都很熟,相互幫助也是常有的事情。

阿芬全名黎媛芬,30歲,食堂化時期是大隊的倉庫保管,平日裏勤勞賢惠,為人真摯熱誠,善幫助人,在當地人緣相當好。他丈夫冷雲翳是鄉鎮幹部,不過不在當地,而是在距此50公裏左右的高草鄉工作,基本上照顧不到家裏。冷雲翳的父母體弱多病,除了家裏的一點零碎的事情之外,其他也都幫不上什麼,兩個兒子冷正祥、冷正林也還小,正在上小學,因此平日裏裏裏外外全靠她自己,生活過得相當艱苦。由於兩口子人緣都很好,鄰居們也樂意幫襯一些。

“這怎麼好意思,怎麼好意思?”黎媛芬連忙想要下地,去阻止他們。測試文字水印8。平時大家的幫助已經夠多了,怎麼好意思再麻煩大家呢?

“別亂動,趕快去歇著!”張嬸趕快把她拉住,道:“原來你也幫襯大家也不少,大家都記得呢!不過這樣也不是長久之計,還是讓冷雲翳早點調回來得好!你也就不用那麼辛苦了。”

黎媛芬右手扶著腰,左手輕輕撫摸著隆起的肚子,一臉幸福道:“如果能調回來當然好,不過他們政府上的事情我也不懂,他有他的工作,我可不拖他的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