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替養 【14】魂眼尋人(1 / 2)

水為陰,滴水聚河,河水攏陰。陽世間的河水如此,陰世間亦是如此,恰巧重疊在附近。頭戴氈帽的母道人原本打算帶紙牛渡河,熟料跟在身後的眾多紙牛中有幾頭焦躁不安。

紙牛代女,是魂魄轉移的方式之一,雖是沒有最終歸宿,但在走到最後一步之前總有造化轉變。紙牛中焦躁不安的情況時有發生,是女人對陽世間的留念與放心不下,每每這時,母道人或驅趕鞭撻,或好言相勸,全憑心情決定。

那天心情不錯,母道人沒有用力,而是以語言安慰,說些陰陽相隔,不再糾纏的話語。紙牛並非冥頑不靈,逐漸平息,也是逐漸懂得認命。然而就在母道人準備帶牛渡河時,河水裏傳來男孩哭泣的聲音,十分陰沉,滿是陰的氣味,驚恐了剛剛被安撫的紙牛,將母道人的操勞全部浪費。

母道人很是不滿,對聲音來源問道:“哪裏的小鬼,背後做這等惡事?我乃母道人,你快現身道歉。”

陰之水波濤翻滾,從裏麵鑽出個一歲大的小男孩,孩子衣衫不整,光著腳丫,皮膚青藍色,頭發極長,是副厲鬼模樣,陰沉的說道:“我叫劉剛,幾年前死在這裏,如今能掌人言,意識清晰,還請母道人幫忙。”

母道人見男孩可憐,憤恨的心柔軟一些,問道:“有話快講,別耽誤我事。”

幾年前,劉剛還是個很小的孩子,與爹相依為命。一日從外回村時,水裏有個被人遺棄的啼哭孩子,父親為了救人,將劉剛放在岸邊,讓其抱著脫下來的衣褲等待。劉剛還小,見不到爹,心生懼怕,跌跌撞撞向水邊走去,不曾想爹沒見到,自己腳下一滑落入水中。那時有風,混亂掙紮時越漂越遠,再不記得其它,氣憋灌水而亡。

劉剛並未成形,陰氣不足,陽氣沒有,一丁點肉身落在河底角落,被水下雜物糾纏,再不見天日。死後魂魄留在水下,上不得,行不動,比魚不如,像塊落水石頭。又過一些時日,河神歸來,驚歎的說道:“我離開兩年,竟然多出這樣一個稚魂,然而我隻是回來取東西,還要再走幾年,你不要慌,告訴你一個日子,到時候便能浮出水麵,與一位頭戴氈帽的母道人見麵,請他助你。”

劉剛對母道人說道:“今天與你相見,是河神的指點,倘若願意幫助,我自當感謝。”

母道人問道:“你要我幫你做什麼?”

劉剛說,關於生前的記憶隻記住這麼多,見到河神後曾請河神講述後來的一些事情,包括爹生活的怎麼樣,以及用救上來的孩子替代自己等事。令劉剛傷心的是,他雖然一點也不怨恨爹的顧此失彼,爹卻對此耿耿於懷,他希望找個機會告訴爹,他並沒有怪他,希望他能和那個孩子好好生活。

遺憾的是,由於河神有公務在身,十分著急,簡單說幾句便匆匆離開。劉剛忘記了自己住在何處,忘記了爹的身份,更不知道救上來的孩子究竟是哪一位。如今遇見母道人,希望可以得到幫助,找到爹和那個孩子。

母道人對神棍阿宏說道:“劉剛不知道自己住在哪個村子,隻能由我幫助他尋找,當時也隻有一個辦法,就是將劉剛的魂眼附在紙牛上,隻要有孩子能從牛眼裏看見真正的劉剛,就是劉剛要找的孩子。”

確定完手段後,母道人牽著紙牛挨個村子尋找,他心裏清楚,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看見他和紙牛,隻有緣分到時才能遇見。果不其然,在漫長的尋找中,每一個稚嫩的孩童都與紙牛擦身而過,根本看不見。然而或許這就是緣分,當他來到劉長奎所在的村子時,一個男孩引起了他的注意。

一條長長的路上,母道人牽著紙牛緩慢前進,路的另一端站著個不大的男孩,眼睛一直盯著母道人和紙牛。母道人心下一驚,這是個能夠看見鬼的男孩。他不動聲色的繼續往前走,與男孩檫肩而過時看見了那雙不一般的眼睛。男孩用那雙眼睛目睹一切,有幾分驚恐,但沒有哭鬧,像是有幾分見識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