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夜,莫小言早早便睡下,所以第二日起了個大早,站在門外,聞著遠離城市喧囂的寧靜氣息,心中寧靜一片,這個不屬於莫小言的家,現在成了她最依戀的地方。
“董姑娘起這麼早?”正在莫小言感慨時,身後忽地響起唐縣令的聲音。
“唐老爺。”莫小言回頭施了一個萬福,這才發現唐縣令已然換了一身官服。
一身玄色綾羅大袖衫,緣以藍青,樸素大方,衣袂舉舉,翩然有致,頭頂烏紗忠靜冠,腳踩鳩尖螺紋鞋,配上他清朗的容貌,給人以威嚴公正之感,之前的書生氣蕩然無存。
“我這便去衙堂公幹,你如果餓了就吩咐廚房的李大媽做些吃的。”唐縣令溫和而笑,便舉步向外走去,在門外已有唐安的馬車等候。
“等等。”
唐縣令聞言回頭“董姑娘還有事麼?”
“哦,是這樣的,我董家與同村的李家有一幢事需要在司馬主簿那裏勾銷,所以也想去一趟官衙。”莫小言也是剛想起,按照李虎的行程應該已經到了吧,他可是前日就出發的,早了莫小言整整一天呢。
“哦?勾銷?好吧,你就隨我來,司馬主簿是我直屬官員,為人誠懇勤勞,是我得力助手,可以讓他你幫你好好參詳一下。”唐縣令起先皺了皺眉,不過還是答應了。
可上了馬車莫小言就後悔了,不該與唐縣令同行!因為,莫小言是坐馬車不假,可唐縣令卻是走的!莫小言明白他的意思,為了避人耳目,說得再明白一點,是避嫌!古代的禮儀可不是現代社會那麼開化,自儒家思想占據封建社會的統治地位以後,禮就成了一個維係王朝的依靠,常常可以聽到史書上道某個腐爛的王朝如何“禮樂崩潰”,這禮的分量可見一斑。
早知如此就不與唐縣令同行了,莫小言透過窗簾看著跟在馬車旁快步行走的唐縣令,心中頗有些難為情,不過透過窗簾倒是發現了一些別的景象。
這孔令縣的街道筆直,全部都是以山上的華岩石鋪就,馬車在上麵不停地輕微顛簸,街道的兩旁大多都是商鋪,隻有零星幾家是住著人,此時的時代已經很有商業氛圍,特別是江南一帶,根據世上記載,那是中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的繁華年代,煙波花船、名士風流,這是這個時代特有的標簽。
現在雖然還很早,可街道上的店鋪大多已開業,基本都是常用的手工編製品、農耕品等,當唐縣令的馬車從他們店鋪門前走過,許多人都會將目光投向這裏,習慣性地衝唐縣令的馬車微笑,唐縣令則一一擺手回禮,可以看得出,唐縣令在當地百姓的心中有很好的口碑。
一路皆是如此,平凡的店鋪與居室,和藹的百姓,忙碌的奔波生活,可驀地,莫小言發現了一個偌大的宅邸!這個宅邸就在孔令縣城的最中央,裝飾輝煌,門口並排兩隻金色的威武銅獅,八個彪悍的私兵護衛在門口守護,偌大的朱漆紅油門令人神情一震,可真正吸引莫小言眼球的則是門額上的牌匾!
如果說莫小言現在最擔心什麼,那毫無疑問,自然是秦家二少了,如果對方強搶,她莫小言是沒有辦法抵抗的,唯一能做的就是拚著再次穿越的希望再死一回罷了,古代的有錢人就是這樣,手眼通天,官府也未必敢管。
“秦府”二字龍飛鳳舞,霸氣肆意,令人一看之下就心生凜然,莫小言暗哼了聲就不再看,這秦家是她穿越後的第一道門檻,必須跨過去,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吧。
官衙距離秦府並不遠,未多久馬車就停下。
“董姑娘,下車吧,到了,我先進去吩咐司馬主簿一聲。”唐縣令為了避嫌先走一步,由唐安將她扶下馬車。
莫小言看著眼前的官衙,不由感歎,這唐縣令為官還真是夠清廉,連衙堂也這麼簡陋,這衙堂門庭還不及秦家的一半,上麵朱漆剝落,不知多久沒有裝潢過,但門額上的那塊“衙門”匾額卻是擦得十分亮堂。
門外有兩個衙役把手,一麵兩人高的鳴冤鼓出現立在門側。
莫小言進去兩位衙役並未阻攔,莫小言是乘著唐縣令的馬車來的,他們看事明白,自然不會阻攔。進了衙堂中便是電視劇中常見的公堂了,中間空曠,唯有唐縣令的身前有案幾,上麵擺放著一摞厚厚的文案,在他的背後,那明鏡高懸幾字更是閃閃發亮。
在唐縣令的身側有一個白胡子光頭的老者恭敬的站立著,他目光炯炯有神,雖年過花甲,可精神去好得很,此時,他正溫和笑看著莫小言。
“董姑娘請告示戶籍,方便老朽查閱。”白胡子光頭老者自然就是司馬主簿。
“他就是司馬主簿,董姑娘有什麼事盡可請教他。”唐縣令正展開一件文案說道。
“嗯。”莫小言對兩人施了一禮就繼續道:“小女子清水村人氏,父姓為董,今有爺爺健在。”
司馬主簿點點頭就回到衙堂的後麵,好一會才抱著一捆折卷出來,這就是與戶籍相關的登記冊了。
“哦,找到了,董姑娘生於永樂二年,今十九歲許,對否?”司馬主簿很快就翻閱到董雲鸞的戶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