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
“武侯終於來了!”
“有武侯在,那些異族算的了什麼!”
看著城牆之上高漲的士氣,徐炎不禁苦笑了起來。
他再怎麼說好歹也是一國之君呀,沒想到原本他要親自來給士兵打氣,結果還被這些大頭兵給嫌棄了。
徐炎趕到有些沮喪,看來在這些大頭兵的心裏,他還遠遠趕不上楚寒的援軍。
沮喪歸沮喪,徐炎並沒有對這些士兵的歡呼趕到不適,他心裏很清楚,在這種情況,天子和庶民的區別已經並不大,反正一旦城破,不管你是天子還好,你是乞丐也罷,那些異族都會一視同仁將自己殺掉。
但是很有可能帶著援軍前來支援的武侯那就不一樣了,武侯一旦到來,那就意味著援軍,在守軍人數已經隻有兩萬上下的情況,沒有比援軍更好的禮物了。
徐炎也不是那種太過於古板的人,甚至可以說,在燕高祖之後,徐炎是大燕第一個明君。
雖然二十年前,徐炎為了皇位不得不下手幹掉了自己的兄弟,但是這些年來徐炎勤勤懇懇的治理著國家,每天深夜普通人已經入睡了,徐炎還會在禦書房翻閱奏折。
因為當年燕高祖徐備在立國之後,曾經在大燕境內的各地留下守軍,並且在最為重要的五個關卡設立了五支邊防軍隊,經過兩百年的沉澱,這五支邊防軍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軍閥。
他們一手抓著軍政不放,一手又以抵禦外敵為理由,將所屬地界的稅收全部收入囊中。
在徐炎登基之後,他大力發展農業工商,使得百姓的生活質量在逐步上漲。
隻是對於這五個軍閥,徐炎是又愛又恨。
愛的是如果沒有他們,那些外敵早就會殺進大燕腹地,將大燕分成無數的小國家。
可是恨的是這些軍閥完全不將皇室放在眼裏,就連徐炎派去的地方官員,也常常受到這些軍閥的威脅。
所以徐炎才在登基十年之後,開始慢慢地消減這些軍閥的影響力,並且開始撤銷各地的守軍數量,為的就是集中皇室的統治,以免各地諸侯起了反心,導致天下大亂。
這也是為什麼之前樂忌多次上書向徐炎請求增員,卻被徐炎一次又一次的拒絕的原因。
因為徐炎不得不防,為君之道,最重要的就是平衡二字,一旦這個平衡被人打破,那麼天下大亂就不遠了。
徐炎經過數十年的經營,好不容易才讓天下百姓得以安生,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允許任何人來破壞這個和平的國家,就算這個人是自己多年的好友也是一樣。
同時身為武侯的楚寒也清楚徐炎的想法,這些年來,除了特別重要的關卡,其他的守軍武侯都在幫助徐炎,一點一點的將這些守軍撤掉。
隻是在明麵之上,徐炎和武侯不能做的太明顯,所以兩人才算經常當中文武百官的麵發生爭執,為的就是在這些文武百官麵前演上一出又一出的好戲。
可是徐炎萬萬沒有想到,他和武侯的演戲,居然在某些人的眼裏成為了武侯囂張跋扈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