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這是什麼話,韻兒若是沒有救下小姐,韻兒自然也會後悔不已,如今小姐與我都相安無事,韻兒隻是缺了些不好的記憶罷了,談何怪與不怪?”明汐笑道,伸手幫蘇雲嫣整理好散落在臉頰上的頭發。
“韻兒……”
之後蘇雲嫣與明汐……現在是蘇韻兒,在房裏談了很久。蘇韻兒私下裏查閱了史書,四處詢問並結合了如今的狀況,也漸漸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
建安以前,中原尚未統一,各地相繼出現擁兵恃重自立為王的現象,時間一長,便隱隱出現了爭霸的趨勢,其中以東楚宇文王,西晉江王,北燕烏維王為盛,東楚據於黃河,汾水以東,西晉據於黃河洛水以西,北燕據於黃河以北,形成三足鼎力的局麵。
北燕原是黃河以北遊牧民族,中原人喚之匈奴,匈奴民風奔放,自由散漫,烏維王突然建立政權自是內部鬥爭不斷,加之東楚西晉一致認為北燕乃屬異族,私下達成協議,暫時放下成見,聯合共同對抗北燕,終於,北燕烏維王內憂外患應之不急,邀請宇文王江王於汾水以西洛水以東的黃河之上三方會談,最終簽下協議,答應不再插手中原之事。
誰料在東楚宇文王與西晉全力爭霸之時,其舊部段流雲擁兵叛變,占據江南,自立為王,自此東楚元氣大傷,西晉想趁機滅了東楚,可有大理牽製,西晉久久不能成事,於是中原又出現了東楚,西晉,大理三足鼎立的局麵。好景不長,三年後,宇文王一夜暴斃,其子宇文拓即位,宇文拓襲王位後勵精圖治,禮賢下士,以致局麵穩定,並無混亂。又過三年,西晉王室一夜死於非命,相傳王宮內血流成河,血腥味飄散足月有餘,久久不散。
西晉從此一蹶不振,宇文拓卻羽翼漸豐,見時機已到,宇文拓西滅西晉,南退大理,一統中原,定國稱帝,國號楚,年號建安。《大楚全史》中也有記載:“建安元年,大楚興,西晉滅,大理稱臣,八方來賀。……建安二十六年,楚皇崩,其四子宇文玨即位,追封先皇宇文拓為楚德帝,更年號,曰順治。”
綏柔士民曰德;忠和純備曰德;功成民用曰德;仁而有化曰德。始皇宇文拓能被追封為德帝,想必生前定是位開明的好皇帝。
讓蘇韻兒有些沒想到的是,她所在的這個國家太年輕了,甚至是年輕的過分,縱觀大楚曆史也不過百年,就連第二任皇帝宇文玨即位時也才年方十五,如今是順治三年,宇文玨也應該十八歲了。
更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前世二十有四的她,如今竟然是二八年華,足足年輕了八歲。
楚德帝在位時,中原格局再生變故。原本楚德帝南退大理,將大理從長江以南退至南嶺以南,也就是如今的雲南廣東廣西一帶,因那一帶氣候炎熱,鳥獸蟲魚河湖眾多,楚軍長期生活在內陸,不擅應付,加上大理段王願意稱臣,料其也掀不起什麼風浪,楚德帝便任由大理王室偏居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