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1 / 1)

後 記

我自小酷愛文學,夢想上一所名牌文科大學深造,誰料高中未念完便下鄉當“知青”,一去7年整。把青春年華留給了北大荒那片黑土地,卻至今不悔,因為從那裏開始真正步入人生。

70年代中期招工回城時已近而立之年,接踵而來的是成家,當父親,上夜大,補文憑。白天工作,夜晚學習,發瘋似的想把失去的時光追回來。別人下棋,打牌,看電視,逛馬路,我卻把自己關在鬥室裏,伴著女兒的哭鬧聲讀書,練筆,幾乎天天熬到深夜,成了大院裏最後熄燈的守夜人。

如今年逾不惑,學無所成。詩句字畫,徒有所好;琴棋舞牌,一竅不通。唯一嗜好讀書,爬格子,自知底子薄,不敢鬆懈。人說:“唯妻子和圖書概不外借”,信然,恪守如一,視書如命。偶得一好書,手舞足蹈,讀至興起或拍案驚呼,或嗤嗤傻笑,常被人喻為“發神經”。每有所思,不分晝夜,“慌不擇紙”,信筆塗鴉,既不瀟灑,也不輕鬆。有時靜坐案前,沉思默想,忽被妻女吵酲,打斷了思路,便怒氣惡聲,冷言斥責;待冷靜下來常恨自身愚頑不化,才思枯竭,又怪不會吸煙,不能豪飲,故抓不住靈感。盡管如此,癡心不改,10多年來竟也發表“豆腐塊”500餘。除1990年夏經曆一場煉獄之苦,術後成了五髒不全者而擱筆半年外,每年總有幾十篇文章見諸報刊。收入本書的60餘篇雜文,全發表過的,除個別字句外,尊重曆史,依舊原樣,按時間順序排列,以便看清筆者的思想脈絡和成長過程。雜抨擊時弊時是冷峻的,但作者的內心卻常常是火熱的。為文時傾注筆端的不僅僅是墨汁,還有滿腔的熱血,與己為了清心革麵,與人為了廓清世風,故取名為《清風集》。

在好友青年詩人流溪的鼓勵下,我原擬出一本分4輯的20萬字的雜文集,但因眾所周知的原因,一再擱置。如今恰逢哈爾濱出版社出版《太陽島文學係列叢書?雜文卷》,玉成了此事。考慮到叢書的體例,且每冊字數有限,隻好篩去多半,剩下的便是現在的樣子。盡管醜些,卻是自己的孩子,仍感到欣慰。

由於水平所限,差錯難免,敬請各位方家不吝賜教。我將筆耕不輟,以求有新作問世,回報讀者與編者的厚愛.

任樹寶

1992年6月21日夜

於哈爾濱清靜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