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1 / 3)

第九章

戰爭不是抒情詩1935年7月16日,紅25軍約四千名指戰員,從豐裕口出發,又開始了西征北上的艱難跋涉。

這是一次更為悲壯的新長征。

半年前,紅軍衝破國民黨軍的重重阻攔,終於暫時擺脫困境,來到陝南。

陝南是楊虎城的統治勢力範圍。由於楊虎城與蔣介石的矛盾很深,因此當紅軍入陝時,蔣介石還未能統一鄂豫陝3省邊界地區軍隊的指揮,追堵紅軍的大部分隊伍也沒進入陝西境內。而楊虎城又正忙於北攻陝北紅軍,南拒川陝紅4方麵軍,西與蔣介石嫡係暗中角逐,故一時顧不上集中更多的兵力對付紅25軍。加之這一帶山大溝深,叢林茂密,人民生活極度貧困,因此既為紅25軍提供了立足的基礎,又有了便於活動的回旋餘地。

於是,紅25軍充分利用上述條件,不失時機地發動群眾,並以大回旋的行動,南下鄖西,北返雒南,東進盧氏,西轉藍天,全力開展起了重創新根據地的活動。

但紅25軍腳踉尚未完全站穩,蔣介石幹1935年1月便命令駐河南、湖北的部分部隊,推進陝南,配合陝軍,統歸楊虎城指揮,向紅25軍發動了第一次“圍剿”。

由於紅25軍作戰方針的正確,全體指戰員的英勇善戰,很快便粉碎了國民黨軍的第一次“圍剿”。

到5月初,紅25軍主力便由原來的二千多人發展到了三千七百多人,並初步創建了鄂豫陝根據地,使蘇區人口達到近50萬,造成了轟轟烈烈的群眾鬥爭局麵。

紅25軍的突然崛起,使國民黨大為震驚。於是,蔣介石於1935年4月20日又急令三十多個團的兵力,由楊虎城統一指揮,向紅25軍發動了第二次“圍剿”,並限令在三個月內將紅25軍全部消滅!

重傷後的徐海東,這時身體已基本痊愈。但軍長程子華重傷尚未康複,省委書記徐寶珊又恰在這時不幸病故,而楊虎城這次又以大於紅25軍十倍的兵力和破釜沉舟的氣勢,向紅25軍步步逼近a徐海東清醒地認識到,紅25軍又一次麵臨著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這一仗如何打?事關紅25軍今後的前途與命運,必須慎之又慎!

為此,他絞盡腦汁,晝夜思索,終於醞釀出了一條“先拖後打”的作戰方針。即是說,用紅軍的行動,牽著敵人跟著走,等將敵人拖累拖垮時,再抓住戰機予以打擊。因為他懂得一個出色的指揮家,不光能指揮自己的隊伍,還要善於調動敵方的部隊。

5月中旬,在省委召開的研究反“圍剿”作戰會議上,很快便通過了徐海東提出的“先拖後打”的作戰方針。

於是,紅25軍神速行動,揮師北上,先向北,後向東,苒向南,牽著楊虎域的部隊財北時南,忽東忽西。當把對方搞得暈頭轉向、疲憊不堪時,再給予沉重打擊。

就這樣,國民黨軍被紅25軍拖得死去活來,銳氣大減,其“圍剿”部署全被打亂。尤其在袁家溝一戰中,由於徐海東用兵如神,不僅將敵警一旅一千七百餘人全部汙滅,而且還活捉了旅長唐嗣桐。

接著,紅25軍又乘勝東進,佯逼商縣。

?再接著,紅25軍又再次轉到外線行動,北出終南山,威逼西安。

紅25軍的這一大膽行動,使西安城內的國民黨軍一度陷入驚恐的慌亂之中。至此,蔣介石企圖在三個月內把紅25軍消滅在陝南的計劃完全破產。

然而,盡管紅25軍在陝南站住了腳跟,且取得了一個個勝利,但一個沉重的憂思始終沒有在徐海東等人心中得到排解,這就是:自紅25軍被迫撒離大別山開始長征後,便與黨中央失去了聯係,至今仍是孤軍奮戰,下一步這支隊伍究竟何去何從?奔向哪裏?始終還是一個懸而未解的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