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卷 第三十五章 與皇後為伍(1 / 2)

距離薛淑儀小產已經過了兩三日了,華音殿中,太醫每日來五次,定時的為她把脈,還開了許多補身子的藥物調理,自從失了孩子以後,薛淑儀的情緒已經到達了崩潰的邊緣,每日醒來就是淚流滿麵,不管宮人如何勸慰,薛淑儀都聽不進去,一味的傷心流淚。

皇後也時常差人前來看慰,南宮若凡也是遣人送了十分珍貴的藥材給她補身體,看得後宮一片眼熱,隻有薛淑儀,分毫都不放在心上,對她來說,孩子就是一切,如今孩子沒了,她的心也就沒了,沉寂在了這深深的偌大的殿宇之中。

很快,這件事就如同大海上的小水花,已經在宮裏翻不起什麼浪花了,後宮裏總有其他的事情能夠瞬間占據人們的視線,比如遠嫁五年今朝喪婿準備歸寧重回後宮的長公主殿下。

對於長公主要回宮的消息如今不僅在後宮,就連前朝亦是傳的沸沸揚揚了。

“老臣認為,長公主回宮一舉極為不妥,在尋常百姓家中尚有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一說,何況皇家,若是長公主回了後宮,隻怕會被天下萬民詬病。”

說話的是沈貴嬪的父親,一向都是站在林太尉一邊的,這話說出來以後不免有些讓人覺得,不想讓長公主回宮的究竟是林太尉還是沈尚書,亦或是深居後宮,高高在上的皇後娘娘。

別人這樣想,其實也是無可厚非的,畢竟長公主在未嫁之前,確實與皇後不對付,這已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就連當初封後大典之上,長公主還大鬧了一場,為此兩人更是勢同水火了,可當時太後寵著長公主,又是一手扶持了皇後,在兩人中間調和,倒也沒在鬧出多大的風波。

後來邊境的一個大部落向朝中求娶一位公主和親,皇後極力推薦長公主,太後亦是架不住皇後的懇求,前朝之上,林太尉等一眾大臣亦是上書稟奏,皆是說讓長公主和親,道理說了一大堆,前朝後宮施壓,南宮若凡亦是沒了辦法,一紙詔書便將長公主送去了邊疆。

“如今南疆大汗殯天,按照南疆習俗,丈夫死後家中妻妾一應陪葬,但長公主乃是我天朝身份尊貴之人,又在南疆多年,使我天朝與南疆多年和平共處,乃是有大功之人,怎能去陪葬,依臣之見,應建長公主府,接長公主風光回朝。”

說話的乃是禮部的官員,禮部平時最為注重的便是一個禮字,長公主是青冥國身份貴重的人,豈能客死他鄉給人陪葬。

“臣附議,臣也以為長公主殿下在南疆多年,為南疆與青冥的和平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臣以為應接長公主回朝,至於長公主府,一時半刻工部也建不完,不如先接公主回宮再做打算。”

“臣認為不妥,身為公主,本身就肩負了重任,既然已經遠嫁南疆,必然沒有再回來的道理。”

朝廷之上,各個大臣變得不可開交,南宮若凡冷眼旁觀,並沒有表露出自己的態度,隻是默默看著朝上的這出鬧劇,心裏邊早就有了自己的打算。

對於朝中大臣意見不一致這種情況,南宮若凡已經不是第一次遇見了,自從登基以來,無時無刻朝中各自為政的派係大臣都會為了一件事情吵得好像要天下皆知一般,不過好在南宮若凡是明君,知道何種決定有利於天下蒼生的穩定。

“眾卿的意思,朕看明白了,長公主乃是朕的長姐,又是青冥的有功之人,太後殯天,長公主也未能守孝盡孝,此番回朝權當為太後盡孝了,全了太後與長公主的人倫之情。工部就照禮部的意思,建長公主府,先請長公主住在驛站,禮部擇一黃道吉日,迎長公主回宮。”

“皇上聖明。”

聽政殿中傳來了三呼萬歲的聲音,將一片想要反駁的聲音壓了下去。

南宮若凡本來也就想要讓長公主回宮,現在以為太後守孝一事為由,自然不敢再有人不同意,若是有人反對,便是置長公主於不孝不義之地,更是置太後餘威為枉然,這種罪名,隻怕沒有人能夠但得起。

前朝已經為此事鬧得人盡皆知了,更何況是是非頗多的後宮了,皇後早已經聽聞了這件事情,隻是遲遲沒有對策,長公主與她不和已經多年,何況當年長公主遠嫁的時候,幕後少不了皇後的算計,單是這一點,長公主也不會輕易的原諒她。

“娘娘,這長公主突然回宮,是否會對咱們不利?”

沈貴嬪這日在長信宮中與皇後和嫻貴嬪密談,想要詢問皇後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