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安庭已經回城兩日,明日便是大將軍的接風宴,不止是後宮裏,這件事在朝堂上也是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特別是以林太尉為首的幾個朝臣,反對的聲音在早朝的時候特別的多。
“皇上,老臣以為不妥,柳將軍班師回朝,大勝北疆確實有功,可是柳將軍是青溟朝臣,為青溟盡心盡力也是應該的,打了一場勝戰就要如此張揚炫耀,是否太不將皇家顏麵看在眼裏?”
太尉一黨的沈尚書開口了,隻是一來就將皇家顏麵擺在了桌麵上,這樣一說好像留給柳安庭定了一個對皇家大不敬的罪名,這樣的局麵,柳安庭一黨定然是不願意看見的。
不過柳安庭才回朝,南宮若凡便已經免了他的早朝,讓他好好在家休息,所以今日並沒有在朝堂,太尉一黨才敢如此直接的彈劾柳安庭,而柳安庭一黨的人,看著林太尉在,想要為柳安庭辯駁兩分的心思淡了一些,隻是終究還是有人十分的為柳安庭抱不平,認為柳安庭打了勝戰歸來,不過慶賀一番罷了,並沒什麼要緊的。
“啟稟皇上,臣以為不然,柳大將軍軍功赫赫,為青溟立下了汗馬功勞,為他接風洗塵更能體現皇家風範,也能為青溟眾臣做個示範,以柳大將軍馬首是瞻,為皇上盡忠盡職,青溟才更加能夠強盛。”
這番話可真是說得冠冕堂皇,不僅把柳安庭捧到了天上,更是又表明了皇家天威風範,順帶還能抬舉眾臣,把自己的忠心表白了一把,不愧是周淑儀的父親,如此追捧著柳安庭。
話音才落,朝中眾臣便開始在大殿之中小聲的討論了起來,雖然聲音先,但是能夠明顯的聽見兩個聲音,自然了,就是太尉黨與將軍黨兩方爭論不休。
朝中大部分人依舊持中立態度,不說同意,卻也不反對,這一波人,隻聽南宮若凡的意思,皇上吩咐了什麼照做就行了,畢竟青溟是南宮若凡才是君王,臣遵君命,再正常不過了,綱紀倫常,才是每個忠心耿耿的大臣應該遵從的為臣準則。
“這件事情,太尉怎麼看?”
南宮若凡突然點名林太尉,但是眼神看向的卻是方才發生了爭論的幾人,一一掃了一遍,才發現,好像林太尉倒是一句話也沒有說。
南宮若凡這就是有意了,太尉一黨說的話完全就是在維護太尉的權勢,不讓這次柳安庭接風宴的事情更加壓了太尉府一頭,可是林太尉居然能夠沉得住氣一句話不說,這個老狐狸,南宮若凡很想看看,他到底能夠說出什麼樣的意見來。
“回稟皇上,老臣以為柳將軍軍功赫赫,為青溟平定了北疆,著實是青溟第一功臣,即便是舉辦接風宴為他接風洗塵也是應該的,老臣認為皇上此舉既能撫慰朝中武將的軍心,又能使朝中眾臣以柳將軍為榜樣,安撫民心,因此老臣認為皇上此舉聖明。”
果然,林太尉話才說完,南宮若凡心頭卻是冷笑了一聲,果然是個老狐狸,這樣說,不正是想要提醒他,柳安庭如此軍功頗有功高震主的嫌疑,而林太尉卻還能不動聲色的讚揚柳安庭,附和南宮若凡這個決定,一招以退為進,在南宮若凡的心上紮了一顆刺,時刻提醒他柳安庭軍功赫赫,若有了不臣之心,隻怕是朝廷禍患。
林太尉的一席話,好像給將軍府一黨吃了一粒定心丸,柳安庭一派的人漸漸安靜了下來沒有做聲,隻是太尉一黨的幾個朝臣卻有些吃驚,麵上已經表現得淋漓盡致了,統統抬頭看向了左前方排頭的位置,仿佛眼神帶著詢問,想要知曉林太尉的心裏想法。
林太尉自然知道,微不可見的搖搖頭,示意後邊的大臣不要再有所反駁的話語。
其實林太尉此舉也是實屬無奈了。
前兩日他才收到皇後的密信,說是南宮若凡一心要舉行接風宴,而且還是由皇後親自準備,闔宮參與,這個時候林太尉就已經知道了,南宮若凡對於柳安庭此次平定北疆很是看重,或者是說很是看重柳安庭,這個時候太尉府一定不能輕舉妄動了,要是觸怒了南宮若凡,太尉府不僅無利可圖,隻怕是南宮若凡一動怒,太尉府承擔不起這個後果。
所以雖然林太尉也不想被將軍府壓下一頭,可是沒有辦法,他更不想因為這件事不僅與將軍府仇怨更深,也不想失了南宮若凡的信任與榮寵。
林太尉一心覺得,南宮若凡此舉就是看重柳安庭,他慌了,但是隻能小心翼翼,以搏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