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二年3月尾。
看著眼前彙總的圖略,趙宗武這心中頗為感觸,誰能想到,在不知不覺間,自己離開覺華島已有月餘。
而在這月餘間,發生的一係列事情,這場景在腦海中浮現,也讓趙宗武的內心,是唏噓不已。
結識祖澤潤,嗬斥熊廷弼,滅了韓虎,解決了馮銓一家,熟識了魏忠賢,成功搭線朱由校……
趙宗武走的這每一步,都代表著自己前進的一個階段,同時也宣告著,原本窄小的根基不斷擴大。
到現在,得到了東海鎮指揮使,錦衣衛千戶的身份轉變,同時也暗中與魏忠賢,結為盟友合作關係。
借助魏忠賢的這層關係,趙宗武也開始為前去山東做著準備,原本預想是得到,東海鎮指揮使一職後,便立即啟程歸去。
但隨著局勢的演變,也讓趙宗武臨時做了一些改變。
除了秘密虜獲陳奇瑜、孫傳庭等能臣外,趙宗武還沉下心,粗略規劃了開展大明東海的工作藍圖。
而在這過程中,也讓趙宗武心中明白,任何發展都離不開科技的推動。
而想要奠定麾下科技的基礎,那這手中就必須握有一批,數量龐大的匠戶群體,而隻有通過數量龐大的匠戶群體,孵化出更多的科研人員。
這就是趙宗武,必須要衝出來的階段!
在大明因為存在著,奇葩的戶籍製度,雖說實行的這一戶籍製度,較為適用於明初,從而穩定了局勢。
但它顯然並不適用,想有後續發展的大明。
大明想要得到十足發展,那必然是需要科技的推動。
可在大明,匠戶的社會地位,低得簡直是令人發指,甚至於連最起碼的溫飽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
談進步,談何容易?
京城作為大明的核心所在,並且匠戶多數皆歸屬於官府序列,這也使得京城中,存在著數量龐大的匠戶群體。
為確保自己能掌握一支,戰鬥力強的匠戶隊伍,趙宗武便借助魏忠賢,在京城有司進行了篩選工作。
其中重點篩選的方向,就是懂得鍛造火器的匠戶。
在未來的戰爭中,火器是一個大趨勢,如果能更早一步,掌握火器時代,那製霸世界根本就不是夢想。
當然這基礎科學,沒有達到它應有的底蘊,就想要進入到火器時代,那無疑於是在癡人說夢。
所以構建較為完善的,基礎科學底蘊,是趙宗武現階段要做的。
也是因為有這樣的想法,使得在趙宗武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大膽的計劃。
當然這個計劃,是關乎東海鎮根基之地如何確定的。
因為時間緊迫,再加上白蓮教起義就在眼前,為避免新的意外出現,趙宗武將此次篩選共分為精英級匠師,大師級匠師,普通級匠師三類。
其中,入選精英級的有21人,大師級的有78人,普通級264人。
為避免南下途中,無法照顧到這些匠師,此次隨趙宗武他們南下的,隻包括精英級、大師級匠師。
並且他們的家眷會暫留京城,待趙宗武確立好根基之地後,他們會隨同這,數量龐大的匠戶群體,一同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