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章:東海鎮的授田 上(1 / 2)

不管到了什麼時候,耕地永遠都是華夏兒女最關心的事情。

不同於其他民族,勤勞的華夏兒女,心中信奉的就是通過勤勞的雙手,就能耕耘出一切需求。

後世自詡文明紳士的民族,有幾個能做到華夏一族的強勢崛起?

尤其是以不吸吮其他民族鮮血、不割其他民族的韭菜、不掠奪其他民族的根基等前提下!

勤勞的華夏一族,用深埋靈魂的底蘊,告訴了世人!

強者,不需要理由!

雖說趙宗武沒有能力做到,一揮手便創建超前科技,但他願意用自己的超前意識,創建出一整套授田政策。

華夏一族的強盛,起源於耕地!崛起於耕地!

唯有肚子問題得到解決,才能去想頭腦上的事情,那樣才能創造出先進的產物。

“張主事,你對於授田可有什麼想法?”想到了這一點,這也讓趙宗武選擇先行詢問張承。

聽趙宗武所問,張承眉頭微皺,沉默片刻後講道:“早在大明朝廷初創時,為確地方耕地皆納歸到朝廷賦稅體係,朝廷便製定了相關章程,以土地圖冊為根,下頒地方統籌實行。

在圖冊中詳細登記了每塊土地的編號、土地擁有者的姓名、土地畝數、四至、以及土地等級。

還把每塊土地形狀繪製成圖,每冊前麵又有土地的綜圖,仿佛魚鱗一般,因此稱“魚鱗圖冊。

隻是後來因官場逐步腐朽,使得擁有微薄耕地的百姓,迫於種種壓力,最終賤賣了名下耕地……”

魚鱗冊,作為封建社會集大成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摸清了地權、清理了隱匿,可以說是耕地確權的巨大進步。

張承的回答,顯然並不對趙宗武所問,如果是旁人,趙宗武或許會嗬斥,畢竟這二者根本就不搭。

但從張承口中講出,那意思就不一樣了。

趙宗武言語中帶有探詢:“張主事,你的意思是想在東海鎮推行授田,一切的前提需確保耕地傳承?”

張承點了點頭:“大人說的沒錯。

對治下百姓授田這是好事,但如果說授予的耕地,是沒有保障的,地方士紳、豪強隨時隨地便能奪取,那這樣的耕地不授也罷!

再一個來說,東海鎮所處的位置是遼東失地,所有的耕地皆是通過,將士在戰場上喋血搏殺拚出來的。

確保百姓的耕地是必然,但將士們在戰場上獲取的功勳,那同樣也是需要得到保障的!

如果這一點也不能得到保障,那東海鎮的將士,還會在戰場上與建奴拚命嗎?

地方百姓還會送家中兒郎到軍中嗎?”

事實證明!

這人的成長的確與自身所處的環境,擁有很大的因果關係,如果不是遇到了趙宗武,張承絕不會有這些考量。

但恰恰是因為有趙宗武的出現,才使得張承擁有了這些改變。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趙宗武驚到了!

尤其是聽到張承分析的這些,趙宗武心中是震驚不已!

厲害啊!這考慮的問題,皆是比較前衛的。

趙宗武穩定了心神,說道:“關於耕地確權問題,本將的意思是重新辦理田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