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隻有解決吃的問題,才能進行更深一層次的進步。
科學想要有大幅增進,就必須建立在解決溫飽之上,餓著肚子搞科學研究,這本身就是不現實的事情。
此次前去金州進行視察,趙宗武明顯察覺到了基礎科學的欠缺,雖說聚集有大批工匠在,但真正能起到領頭羊效果的,卻寥寥無幾。
早在領旨南下前,趙宗武便在京城,甄選了一批匠戶,並根據篩選機製仔細進行遴選。
為了提升工匠的地位,趙宗武將其中優異匠戶稱之為匠師,明確了精英級、大師級、普通級的標準。
目的就是為了讓工匠獲取到,本就屬於他們的社會地位和尊重。前因是好,但效果並未徹底達到。
在金州諸鎮視察期間,雖說工匠應得的地位,的確要比普通百姓高,但這並沒有達到趙宗武想要的層麵。
作為東海鎮未來的脊梁之一,趙宗武要讓世人明白,在今世除了當兵,做匠亦是最令人驕傲的存在!
但經過仔細觀察,事情並未按照自己所想的方向衍變,起初這讓趙宗武心中大為光火!
想要大航海時代,實現華夏崛起,就必然釋放工業革命。
提及這一點的前提,就是治下擁有超強素質的工匠,何以確保擁有這一點?
必要的尊重與認可是關鍵,應有的高福利是根本。
但跟張承進行一些交流後,趙宗武發現想達到預期目標,是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緩衝。
這不僅僅是給其他人時間,更是給工匠時間。
畢竟士農工商的思想,已經深植中原人心,非朝夕得以改變。
尤其是在本朝,工匠本就屬於賤籍,被打斷的脊梁,其實轉瞬間就能接起的?
為培養出工匠的脊梁,趙宗武一方麵以地方建設為主,另一方麵招募優秀匠師,對大明現行工匠規矩進行整改。
在覺華島時期,雖說也進行了,這方麵的革新。但終究具體的細節,趙宗武並未細扣。
為了能培養出工匠的脊梁,趙宗武覺得自己有必要這樣。
“張主事,本將讓你聚攏的匠師,是否皆已到位?”
解決吃的問題隻是開始,唯有解決思想意識,才是壯大東海鎮的關鍵。
趙宗武深知科學的重要性,所以在解決海洋捕撈相關流程後,便對在旁的張承詢問起來。
張承拱手道:“按大人事先交待,被選入的匠師,皆已被帶入研討所。”
“做得很好!”趙宗武聽後點了點頭,言語中帶著唏噓:“當前東海鎮麾下,有關標準規矩並未明確。
或許將這些匠師下放,短時間內能夠提升實力,但對於東海鎮基礎工業,後續的相關發展,並不能說是一件好事。”
想要讓東海鎮轄下,盡快樹立、歸整完整的工業生產鏈,那麼從建設之初,就必須要明確相關標準。
如果一個民族,沒有值得深思的科學研究關,那這個民族想要崛起,根本就是沒有希望的。
對於所謂的階級區分,趙宗武心中向來是厭惡的!
這些高高在上的讀書人,如果沒有農戶耕種土地,匠戶打造、醞釀所需的一切,那他們又怎麼可能過上,這奢靡、享受的生活?
想到這裏,趙宗武笑道:“張主事。
東海鎮需解決的事情有很多,咱倆就不要都浪費時間了。
本將帶上張輝,去科研所看一看,與匠師們探討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