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四年,8月末。
東海鎮馳道整體規劃處·複州縣部分。
“本官不管你們身上擔負怎樣的重擔,我複州縣境內的主體馳道部分,一定要給本官保質保量的完工。”閻應元看著負責馳道建設的一應官吏,神情是前所未有的嚴肅,“當前我東海鎮疆域快速收複,精銳大軍幾乎都部署在前方,這為的就是確保後方的絕對穩固,我複州縣在別的地方幫不上什麼忙,但既然我複州縣處在東海鎮的中樞核心位置,那就必須能以最快的速度,將金州縣調撥的各類輜重及時送達到位!
如果說我們連這樣一點需求都無法滿足,那自本官算起,這複州縣的官吏全部辭官回家去吧!”
明確六縣縣製已經過去半個多月,自六縣縣衙樹立的那一刻開始,遼東正式步入民生、軍事徹底分割的境遇,分權做事,這也為遼東未來騰飛奠定了堅實基礎。
既然民生建設已經明確了下來,那麼身為一縣父母官的六位縣令,就必須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為自己管轄的縣,製定一條屬於他們的發展之路。
相比較於金州縣地理位置獨特,毗鄰海域,擁有天然不凍港,更凝聚著東海鎮過半的核心原始基礎工業圈,這也注定使得金州縣要比其他五縣,擁有更快、更強的發展速度,而毗鄰金州縣的複州縣,因為多部是土地肥沃的平原地帶,這也注定使得其根本發展核心是以農耕為主導。
雖然說東海鎮每年都會從其他地方大批次購買糧食,但是這樣的一種模式,並不利於地方的未來發展,畢竟把最關鍵的一環放在這充滿不確定的因素上,這本身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因此壯大本土的種植規模,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關鍵。
但同樣也是局勢造就不一樣的需求,複州縣當前處在的位置很重要,在發展地方農耕的同時,必須也要兼顧東海鎮的各項戰略部署,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站在東海鎮全體角度,製定出來的整體馳道網部署。
“縣令大人,興建複州縣境內的主導馳道這不是問題,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要盡快解決!”張默的神情中同樣帶有嚴肅,當眾就講出了自己的想法:“在興建有關主導馳道的部署中,至少還有四處是需要同時建造的半縣級城池,但是如果修建這四處半縣級城池,我複州縣境內根本就沒有足夠支撐這四座半縣級城池的支柱產業,可如果不興建這四處半縣級城池的話,那麼我複州縣以後的發展,就不要在妄圖追趕的上金州縣!”
一方麵是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麵是整體的部署考量,舍棄哪一方,優先哪一方,這都是一件不那麼好抉擇的事情。
因為在金州縣打下的底子,從東海鎮出來的官吏,他們都非常的重視科學的地方發展部署,雖然說在大明這種提前的規劃部署很超前,但是有金州縣做出來的榜樣,分區域建設不同需求體係的產業鏈,並且以整縣的模式將其全部串聯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