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我軍與建奴對決,在收複遼東失地的戰鬥中,我華夏陸軍也暴露出諸多問題,麵對問題我們就應該及時更正,不要因為我們取得了戰鬥的最終勝利,就覺得我華夏陸軍就當真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存在!
恰恰是因為有這樣一種心態,才最容易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被打的一敗塗地!”
對待華夏陸軍的發展,趙宗武向來都是非常理性的,因為他見識過這世間真正的強軍是怎樣的!
正是因為有那支強軍做榜樣,所以趙宗武從來都不覺得,自己手中掌握的這支軍隊,就已經達到了那種境界。
看著齊聚的軍院核心,趙宗武繼續道:“如果我華夏陸軍拋開火器之利,來與建奴來一場硬碰硬的對決,或許我軍依舊能取得最終勝利,但是戰場消耗就不是眼前的這些了!
因此遇到挑戰,遇到問題,我華夏陸軍最應該做的,就是要用堂堂正正的實力,去擊碎一切質疑之聲!”
在趙宗武的示意下,本端坐著的陳奇瑜站起身來,站出講道:“根據國公爺的批示,我參謀本署深入諸部軍團中,就此次遼東收複戰爭進行了詳細的情報搜集、戰局調查,也經過細致分析後得出結論。
現行我軍團常規編製有兩種,分別為12000餘眾、15000餘眾,人數的規模,直接影響到軍團的戰鬥力,並且還發現軍團直屬兵馬過於孱弱!
在軍團指揮使發現戰機時,往往還需從遠調度兵馬,這一來一回耽擱的就是寶貴的戰機,進而就會導致戰局對我軍多為不利!
在經過與國公爺,與諸部軍團指揮使,與宣撫本署,先後碰麵商議,並最終有國公爺明確。
自即日起,我華夏陸軍編製固定為17000餘眾,除軍團諸營小範圍增添編製外,軍團直屬新編一部!”
在戰爭中學習、總結,這是讓軍隊變得更強的關鍵所在!
任何時候,任何時期,不管是任何人,想要真正鍛造出一支強軍出來,那都是通過一場場血戰才能做到的,強軍不是一誕生就能夠實現的,與袍澤間的情感,與將領間的信任,與主帥間的提升,拚殺對決的過程中就是銳變的開始。
對於陳奇瑜宣布的情況,在場眾將皆無異議,畢竟擴編軍團實際掌控編製,這對於軍團在接下來的戰鬥中,那絕對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祖大壽對此表示極其讚同!
真正統率一部軍團去作戰,就會清楚,讓軍團擁有一部直屬兵馬,那會起到怎樣的作用,用得好,那絕對會影響到戰爭的走勢!
這一點毋庸置疑。
見眾將對此並沒有異議,趙宗武點了點頭道:“那好,那此事就以軍院的名義頒布,並命有司完成此次擴編所需兵馬,以及相應的人員調度。
再一個,本公還有件事要與爾等商議。”
對於諸部軍團內部擴編的事宜,趙宗武表現的並不猶豫,但是對華夏陸軍擴充軍團,他就顯得有些猶豫了。
眾將聽自家國公爺這麼一說,這臉上或多或少皆留有狐疑,究竟是什麼事情,能讓自家國公爺顯得這般猶豫,那一定是一件大事!
趙宗武在停頓片刻後,神情嚴肅的講道:“隨著局勢的日益穩固,我遼東如今已呈蒸蒸日上之勢,這其中我華夏陸軍、華夏海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雖說大勢在我遼東這邊,可就眼前搜集到的情報來說,如果說我遼東不尋求大的突破,恐日後之局就不一定對我有利!
遠赴奴兒幹都司的建奴,半島日益強大的叛亂,倭島的鎮壓,單單是這三部如果我遼東不能及時解決的話,恐會嚴重消耗我華夏軍團的實力。
因此在這段時間,本公一直都在思索能不能用一勞永逸的辦法,徹底去解決掉上述這樣的情況?
在我軍中存在著以老帶新的現象,那為何軍團就不能采取以老帶新的方式?
既然說建奴、半島、倭島是我華夏陸軍的心腹之患,那麼我們身為軍院核心,就必須要防患於未然,確保這些隱患不會出現,甚至於是將他們徹底給扼殺在搖籃之中!”
講到這一點,在場眾將皆明白自家國公爺是什麼意思了,這恐是要讓華夏陸軍再度擴充編製啊!
這是好事啊!
按照趙宗武的想法,他有意抽調薑弼任第10軍團指揮使,吳國勳任第10軍團宣撫使,駐地沈陽,為騎兵軍團。
抽調侯世祿任第11軍團指揮使,姚與賢任第11軍團宣撫使,駐地半島,與毛文龍所部分駐半島南北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