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的解釋很客觀。
雖然說他的權勢很大,但更多的卻也了解到了京城的水有多深,正如魏忠賢說的那樣,他之所以能這般跋扈,更多的就是善於借勢,而隱藏在暗處的勢力,因為大勢的緣故,在平常根本就不顯露出來。
而一旦大勢不在魏忠賢這裏,那問題就會層出不窮的出現。
能留在京城的主,有幾位是簡單的?
單單那份家族傳承,或許他們在官位上沒有進展,但是對人心的操控,對勢力的延展,都有著很強的體現。
後世便總結了大明衰亡的原因,遼東建奴兵勢固然強盛,但是憑借那百萬餘眾的核心部眾,尚不足以完成鯨吞大明的壯舉。
真正讓大明衰亡的原因,就是因為其內部錯綜複雜的勢力,內耗,自私自利,貪婪,這種種因素夾雜在一起,才使得遼東建奴成為壓倒大明,這支龐大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明朝並不存在所謂的家國大義。
所有奮鬥在一線的誌士,那都是接受儒家思想洗禮,自幼在心中形成的忠誠觀念,才願意為大明拋頭顱灑熱血。
權勳之中,有這類人的很少很少。
政客之中,這類人根本就不存在!
可理由歸理由,客觀事實歸客觀事實,但是這並不代表著,這一切都沒有辦法去解決。
如果說活人都讓尿給憋死了,那這人活著還不如死了。
聽著魏忠賢的話,趙宗武雙眸微眯的看著他,接著便講道:“好!既然魏廠公說,這京中勢力錯綜複雜!還說本公不懂這些!
那本公倒是要看看,在這京中究竟有怎樣的人這般牛掰!
此次魏廠公回去,差人把錦衣衛指揮使的官印送來!本公倒要看看,究竟是誰敢當著本公辦差!
皇上的死不能就這樣草率了事,本公不管這背後黑手是誰,隻要讓本公揪出來,他們都要死!!!”
在遼東征戰這麼多年,趙宗武何時受得了這窩囊氣?
既然魏忠賢不能開展,既然魏忠賢找不到蛛絲馬跡,那趙宗武就決定自己來幹,他內心深處的聲音告訴他,這幕後黑手一定不會就此善罷甘休,接下來這幕後黑手,一定還會行動的。
聽完趙宗武的回答,魏忠賢這心情很煩躁,掌握權勢這些年,還沒人敢這樣對他說話,即便他心中知道趙宗武是怎樣的人,但是本能的還是很不高興。
可是不高興又能怎樣呢?
他能幹掉趙宗武嗎?
恐趙宗武在這個時候死掉的話,那在關外的數十萬大軍,就會急吼吼的從山海關殺來!
一想到這一點,魏忠賢心中的怒火也就消了,接著便道:“好!既然定國公願意出山,那咱家肯定要鼎力支持!
這錦衣衛指揮使的名號咱家給你,並且還是用皇爺的遺命來定,咱家隻需要定國公能早些緝拿幕後黑手,估計接下來,大臣就會為誰來繼承大統而爭吵。”
因為天啟皇帝走的突然,生前也未曾立下太子,這也就使得朝中大臣必然會爭論,更重要的是近期京城亂事不絕,已經有人開始找西李、鄭貴妃他們了,朝中已經有了不同的繼位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