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改製(1 / 2)

帶著這種願景,趙宗武找來了盧象升,作為現階段剿總民府的主要負責人,在陝西的很多地方,趙宗武可能不清楚,但是盧象升卻一清二楚。

“恭賀國公爺拿下陝西經略。”被趙宗武喊來,盧象升神情淡然的講道:“現階段陝西境內的諸多事宜,皆可進行有效實施了。”

雖說盧象升神情淡然,但是他的眼神中難掩激動。

趙宗武點點頭道:“沒有朝廷賦予的治權,其實我等在陝西境內,所做出的諸多事宜,都是名不正言不順的。

現在既然拿下了治權,那麼我們就必須要從最根本處,去解決地方積攢下來的諸多問題。”

“國公爺您說的沒錯”盧象升讚同道:“雖說現階段我軍,已完成對榆林府、延安府、慶陽府、西安府的基礎梳理,但在這過程中還是暴露出來了很多問題。

這中間最大的一個問題,當屬地方衛所糜爛所引發的一係列問題!”

站在盧象升的這種高度,他所考慮的並非是眼前發生的這些政務,經過這段時間都治理,以及在陝西地方,所搜集的諸多情報。

經過諸多問題的彙總,盧象升也知道了陝西地方,為什麼會爆發這般嚴重的農民起義。

除了天災人禍外,地方衛所的崩壞,就讓本就嚴重的情況,變得更加雪上添霜。

“眾所周知,現如今的大明官場,因為這從未間斷的黨爭,使得其內部貪腐成風,官員與士紳,士紳與地方,他們間相互勾連。

為了能夠保障自己名下的權益、財富,同時也為了進一步,去擴大自己名下的權益、財富,他們便將最終的矛盾點盡皆下沉,這也就導致地方百姓,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地方自耕農群體受到了嚴重損耗,這一點恐國公爺心中,比誰都要清楚。

另一方麵陝西地方,各類基礎設施崩壞嚴重,這也使得陝西地方,在爆發嚴重的旱災時,根本就無力去抵抗這些,兩者在相互影響下就出現了起義的苗頭。

可下官想說的並不是這些,雖然說上述會造成起義的苗頭,但是如果沒有衛所的崩壞,絕不會有這麼強勢的起義勢頭。

要知道王嘉胤、王自用、高迎祥等,其先前都有著衛所、驛站當差的經曆,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經曆,使得這場本不應該出現的大規模起義,徹底被他們給點燃了……”

盧象升就眼前陝西的問題,向趙宗武詳細講述著,為什麼在陝西地方,會爆發這麼嚴重的起義。

趙宗武認真聆聽著盧象升的講述,在盧象升講完後,道:“有關衛所的問題,在這中間有著很多的問題,但是有一點本公可以解讀,適用於明初的衛所體係,一定不適合現在的大明!

本公之所以實行軍政分離,組建軍隊相應的體係,目的就是為了對大明地方,進行相應的整體革新。

建鬥提到的這一建議,本公是絕對讚同的,陝西承宣布政使司境內,所涉及的地方眾多,同樣存在的腐敗衛所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