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章:風雨欲來(1 / 2)

時間向前調撥到崇禎八年三月初,遼東鎮。

“此次本帥將你三人盡數招來,目的就是為了明確下一階段,我軍對草原攻勢的相關事宜。”尤世威身上散發著驚人的煞氣,看著端坐於座椅上的尚可進、陶國祚、孔有性三將,臉上浮現出幾分特有的笑意。

伴隨著趙宗武麾下兵馬的快速擴充,這也使得其麾下少壯派將領,得以被提拔到軍團一級的位置中來。

如果按照大明固有的晉升機製,單單是趙宗武麾下七成以上的高級將領,其實是沒有資格謀取到此等位置,因為他們在世人眼中,實在是太年輕了,盡管說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皆已過而立之年,但那對於當官、武將來說,實在是太過於年輕了。

可是趙宗武並不是一般人,他擁有著常人不曾擁有的魄力,也是基於這一點,才使得他能夠掌握這麼多的兵馬。

十五位總兵官,十五位撫軍使,四十五位軍團指揮使,四十五位軍團宣撫使,這從另一方麵也反應出,在趙宗武的麾下,擁有著怎樣恐怖的人才群體。

對於一個冉冉上升的年輕勢力來說,寧可讓年輕的人才占據領導職位,也不能因為顧及年齡、資質的因素,使得處於銜接處的領導職位空缺,那樣本擁有著無限潛力的勢力,終究會因為種種原因,從而放緩了前進的步伐。

尚可進嘴角微揚道:“尤帥您就吩咐吧,我部軍團早已準備妥當,按照往年的慣例,此次怎麼算,也該輪到我部軍團進駐草原!”

縱觀整個華夏封建王朝史,封建王朝的興盛、衰落,有一部分原因,必然與盤踞在北部邊疆的異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如果想要從根本處解決邊疆禍亂,那麼就必須要從最根本處去解決問題。

依照著這樣的想法,早在趙宗武居於遼東時期,他便用蓬萊商會對外的貿易模式,培植草原經濟,使得毗鄰遼東的草原部族,得以被束縛到遼東這個新興的戰車上,這從另一方麵,也解決了每年草原部族,騎兵會因為己部所需空缺,從而來遼東等北部邊疆打穀草的習俗。

而伴隨著建奴勢力被驅逐,草原最後一位大汗虎墩兔憨,因為建奴意外戰死在沙場上,這也使得草原上的勢力,徹底陷入到四分五裂的境遇,也因為這樣一種情況,才使得趙宗武能有用多方麵手段來製衡草原勢力。

由此便定下了‘順昌逆亡’的基本原則。

自從天啟七年開始,趙宗武便有計劃、有安排的在草原地區,實行一係列製衡部署,除了堅持固有的經濟約束外,還在教令、地域、丁口、互通等十餘處領域,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戰略部署。

而圍繞的核心,就是草原減丁。

為什麼說凶悍的草原異族,在漢人統治的封建王朝,時時刻刻威脅著北部邊疆,反而到了異族統治的封建王朝,卻能夠將這柄利劍化為己用?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蟎清所提倡的滿蒙一家,也是因為存在著這樣的政治口號,使得凶殘的草原勢力,最終成為了建奴身邊的一條聽話的狼狗,盡管說有些時候,這條狼狗會不時地撕咬兩下,但更多的時候卻是忠心耿耿的跟隨在建奴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