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夏老太太(1 / 2)

夏紫涵的祖父夏道生出生貧苦。十六歲金榜提名。十七歲皇上賜婚與梭羅王府三小姐李氏成婚,一時傳為佳話。十八歲因治水有方官拜五品侍郎。僅三年後,也就是夏道生二十一歲之時得蒙皇上青睞,宣進宮中密談一天一夜後得賜這座尚書府。當時先皇力排眾議執意將這座碩大的官府賜給夏道生,也是出乎眾人的意料。

至此,夏道生深受先皇器重,平步青雲。

夏家主宅位於天陽城外九十多裏的甕縣上,甕縣雖然比不上永和第一城天陽城的繁華,卻因地處南北交通要塞之上而繁榮興盛,曆為兵家必爭之所。

這幢宅子占地極廣,雕梁畫棟,亭台樓閣之美絲毫不亞於南都園林。據聞這裏曾是前朝君主的遊園。後前朝覆滅,這府邸便也空了下來。

夏道生入住之後,又買了臨街的田。推了北麵的圍牆。造了這蓮花池和北溪橋。而後又過了數年,李氏年齡漸大,本著對佛主的一片誠心。又在蓮花池以北的地方建造了向靜園。而夏紫涵要去的就是這向靜園裏麵的祠堂。

此時的夏紫涵穿過了北溪橋,徑直往前走。映入眼簾的是一條窄窄的林間小道,雖說是林間小道。卻毫無綠色可言。倒是樹上那堆積的雪給這片小道一種寧靜莊嚴之感。

夏紫涵看著這既熟悉又遙遠的景色。心中萬般感慨。

穿過小道,映入眼簾的是漢白玉製造的石階,兩側花盆作伴。夏紫涵拾級而上,一座雄偉莊嚴的建築便躍然於眼前。

正前方的牌匾上,書“李耕堂”三字。寓意李氏勤勞之所。實則也就是李氏禮佛的祠堂。兩側石柱上刻有金字。上聯曰“悟入無念之境界”,下聯曰“一輪之心月頓明”。

關於這一副對聯,夏紫涵並不陌生。前世自己在庵裏的時候,雲隱師太就是這般說的。喻為放下乃是惜福。

夏紫涵的嘴角苦笑了下,放下。又談何容易。

她亦步亦趨的慢慢靠近這楠木做的房門,她走的極其緩慢。

前世,當自己推開這扇門時,她的祖母。也就是李氏(夏老太太)正跪在佛像前麵禮佛。

那時的自己足足等了她半個時辰,她才轉頭。道“涵兒,來。來祖母這。”這是夏紫涵前世的記憶裏,李氏第一次與自己親近。

那時的她已有二八年華,夏家也已經在走下坡路了。

那時候,她忐忑不安的走到夏老太太的旁邊,順勢跪在她左麵的蒲團之上。夏老太太慈祥的望著她,整了整夏紫涵額前的留海。

“大了,果真是不一樣了,模樣的越發的出挑。誰娶了咱們家涵兒,那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夏紫涵垂眸,臉上卻是爬上了一層紅暈。

夏老太太又將自己手上的玉珠取下,道“現如今,你也應該能感受到夏家的難處。涵兒,若是這個家需要你,你可願幫助這生你養你護你的夏家。”

邊說邊將這玉珠套於夏紫涵的手上。夏紫涵驚的從蒲團上跳起,“祖母不可,”心下卻是陣陣涼意。終於到她了麼?

玉珠隨著夏紫涵的驚起散落在地,夏老太太目光一淩。哪還是剛那副慈祥的模樣,怒道“正三品禦前紅人鄭爽朗鄭公公,家大業大。你過去了也斷不會吃苦。”說完便自己起身,留下驚若寒蟬的夏紫涵。

待夏紫涵反應過來的時候,夏老太太已經出了這李耕堂。將她鎖在了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