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了好一會兒才繼續說:“再一再一個我們出去探險的時候,無意間遇到的山洞裏。”
說到這裏,他停下來又認真想了一會兒,才十分慎重的說:“我記得山腳下有個村子叫牛嘎拉村。”
牛嘎啦村。
當蘇啟誌聽到這個村的名字後,放下正在洗的土豆,認真想了好一會兒才開口說:“嗯,我好像聽說過這個村子,不過應該不是屬於秀水鎮的地界。”
他十分疑惑地看著蘇清:“你們問這個幹嘛?我年輕時在農忙出去給人做工幹活,曾經聽說過那個村子。”
說到這裏他又言欲止。
“哦,那個村子裏,這裏遠不遠?附近是不是有個大山?”蘇清幫他邊擇菜邊問。
蘇啟誌放下已經削好的土豆,長出一口氣說:“我以前之所以聽說過這個村子,是因為這個村裏麵以前曾經發生過一些奇怪的事情。”
奇怪的事情?
蘇啟誌站起來邊切土豆邊說:“我聽說他們那裏的人,好好的屋子不睡,每到晚上都去墳地裏住。”
聽他這麼一說,白賢也連連點頭:“嗯,確實是這樣!”
不過,接著他又對這種傳言做出了解釋:“其實他們晚上去住的地方不是墳地,而是一種外形很像是墳包的小房子。”
而且也隻有冬天的時候,他們晚上才過去住。
因為那個村子比較偏遠,地是有正處於風口。
夏天的時候相當涼快,但冬天的話就很冷。
所以那裏的村民每到冬天的時候就會去,建在地勢比較低的土包裏去住。
那些土包大多不高,門做的也很小。
所以從外麵看上去很像是墳地。
也有一些老人常年就住在墳包裏。
但由於裏麵比較狹小,在夏天的時候特別悶熱。
而且因為地方狹小黑暗,沒有開窗。
所以,很多人白天都不進去。
“你還去過那個地方?那還過來問我幹啥?”蘇啟智把切好的土豆絲扒拉到盆裏笑著問。
白賢有些不好意思的搓了搓手說:“但我現在記不得去牛嘎啦村的路了。”
蘇啟誌有些感慨地說:“我還以為那個村子早就沒有了呢,沒想到現在還在。”
說完他有些疑惑的搖搖頭:“我記得當年那個地方,可是連電線都沒架,很可能村子早就搬出來了。”
“對對,那個村是到現在也沒通電!我也不明白,那裏的人為什麼不搬出去住。”白賢有些不解的說:“而且,村子裏好像還有不少年輕人都留守在家。”
跟他去了其他村子不同:牛嘎啦村雖然連電都沒通,但是村裏麵還有許多年輕人跟小孩子。
並不像有很多新農村:大多數隻剩下老人和孩子,還有一些留守婦女。
“那個地方那麼偏遠,路修通了嗎?”蘇啟誌隨口問了一句。
白賢搖搖頭說:“當時我們也是帶著探險的心思,才摸到牛嘎啦村的。我記得很清楚,進出村子的路還是以前的土路,不過比較平整。”
說到這裏,他臉上還帶著一臉向往的表情:“那個村裏的人都很熱情,看到我們進村子,還都邀請我們去家裏吃飯。”
連路都沒有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