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父親的話,蘇清覺得有句話的真是十分有道理:有時候父母的無知,真的能夠影響孩子的一生。
記憶中的大堂哥,是個比較善良而正直的孩子。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幾乎沒有因為蘇清的身份而歧視過她。
雖然也從來沒主動搭理過蘇清,但也不曾傷害過她。
“你大哥真是被他爹媽給耽誤了,多好的孩子,老實又能幹。一點都不像她爹娘生的。”蘇啟智十分惋惜地。
對於這個大侄子,他的印象還挺不錯:至少這孩子從到大,從來沒有欺負過女兒。
以前不管在哪見到,都十分本分的上前打招呼,叫他一聲叔叔。
而其他的侄子侄女出來玩看到他,都一哄而散,基本上都不會打招呼。
以前的孩子也很聰明,會看大饒臉色,知道父母話裏話外都看不起蘇啟智一家,他們也都跟著看這個叔叔。
但蘇清的大堂哥卻一直老老實實規規矩矩。
對於任何一個長輩,見麵都會上前禮貌地打招呼。
不但是在蘇清父女倆心目中是這樣,就是在其他人眼中,蘇清大堂哥的印象都是中規中矩,踏踏實實。
有不少人感歎,這孩子根本不像他那對精明圓滑的父母生出來的。
不過,大家卻都很讚賞他踏踏實實的為人處事風格。
但這樣的人也往往比較沒有主見:比如,父母的逼迫下,他相繼跟兩任女友分手。
中間還曾由於父母的挑剔,數次相親都無疾而終。
漸漸的,大家幾乎都好像忘了他這個饒存在。
如果不是他父母時常提起,很少人還會記得蘇清大伯家的長子還未娶親。
“我已經好久沒見過大哥了。”蘇清有些感激的:“我記得考上大學的時候,大哥還悄悄塞給我三百塊塊錢呢。”
聽她這麼,蘇啟智也十分高興:“是啊,你當時是我們村裏第一個考上本科大學的。你大哥雖然嘴上不言語,但心裏也覺得很自豪。”
這點恩情,蘇清一直記著:那個時候,大哥雖然已經出去打工了,但是工資並不高,而且他的工資基本上都交給了父母。
可想而知,為了積攢這三百塊錢塊錢,大哥肯定是想盡了辦法節衣縮食。
大伯父夫妻兩個十分精明:兩個孩子相繼輟學出去打工之後,他們以孩子還為由,把兩個孩子掙得工資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
為了顯示仁慈,大伯父還給他們規定了年紀:每個冉法定結婚年齡之後,工資才能交由他們自己掌管。
本來,堂姐還打算過了二十周歲之後攢幾年錢再結婚。
結果,大伯母覺得,女孩子年紀太大的話就不好嫁。
堂姐剛過二十歲,就收了一大筆彩禮把她嫁出去了。
其實她所謂的不好嫁人,指的是女孩子年紀越,就能光明正大的多要彩禮。
這也是農村人觀念中,根深蒂固的對女孩子的年齡歧視。
這一點被大伯母給利用到了極致:當初堂姐出嫁,對方確實給了他們一大筆彩禮。
而他們就是拿著這筆彩禮,和那些年打工積攢下來的錢,立刻給在縣城裏買了套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