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釋庫是埃塞俄比亞的一個小村莊,在2030年以前,寒冷和幹旱一直是這裏的代名詞,居住在這塊貧瘠土地上的村民們,幾乎年年顆粒無收,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
但這裏的村民們卻有著堅忍不拔的堅強意誌,他們沒有因環境條件的惡劣而拋棄這塊土地。
他們視土地為父母,盡管她很貧瘠,但她養育了他們,他們寧願食野草野果和草根樹皮,也不願離開這塊冷地。
村民們終於感動了老天,自2030年後,這裏的氣候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轉彎,開始變得炎熱和潮濕起來,於是這裏迅速成為種植水稻、小麥等各種農作物的風水寶地。
尤其是村民們種植的小麥,不僅供應到全國,還向全世界出口,是這氣候讓他們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不過這氣候變得極其詭異,本來氣候變好是好事,不該用這個詞,但是沒有辦法,隻有這個詞形容才最為準確。
國際氣候委員會對這一地區的氣候變化研究了數十年,居然沒有發現它變暖的原因所在,不要說這些人都是窩囊廢,而是的確沒辦法查清楚。
氣候委員會查不清道不明,很快也就作罷了,原因當然是這氣候不僅沒有對人們的生活帶來負麵影響,反而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條件。
也就是說,這樣的氣候是受到歡迎的!
不過,有不少專家也因此而擔心,一個幾千年來寒冷幹旱之地,怎麼會在10多年間變暖了很多,溫度平均上升了近40℃,這裏麵一定有問題。
沒錯,全球氣候是在逐年變暖,但變暖幅度自然是遠遠小於這個數的。
照此發展下去,這裏早晚會成為一塊火地,屆時人們才是真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專家們再擔心也做不了什麼,隻能為這裏的人們祈福,鼓勵他們抓緊時間生產,好好過上幾年好日子。
這裏的村民也非常爭氣,他們世世代代被寒旱折磨,好不容易迎來濕熱,自然是當作無價之寶來看。
他們格外努力,大力發展農業和種植業,很快就擺脫了貧困這個惡魔的纏繞。
坎撒村長可能是這個村最幸福的人之一了,因為這些村民走上富裕之路,除了給力的老天外,就是坎撒的領導能力了。
坎撒雖然65歲,但他的村長仍然當得好好的,完全沒有退休的跡象。
這一天,太陽剛剛從地平線冒出一半,坎撒就摸爬起來了。
因為今天是個重要的日子,從今天開始,尼釋庫村將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小麥大收割。
坎撒作為村長,既要組織全村的人收割小麥,還要自己收割自己的幾百畝地。
坎撒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悄悄溜進5歲的外孫女卡帝樂的房間,他要將她叫醒,然後帶著她一同參加小麥收割。
初升的太陽把小孫女的臥室照得通紅,牆壁上掛滿的各種裝飾物全都被染成紅色,很多都是卡帝樂自己做的手工。
卡帝樂卷縮在床上,睡得很香,絲毫沒有感受到外祖父的來訪。
坎撒悄悄走進卡帝樂,滿臉帶著笑,眼珠一動不動地盯著他的心肝寶貝。
要是沒有農活,坎撒會讓她一直睡下去,可是今天情況特殊,村民們說不定都已經下田忙碌起來了。
坎撒是村長,他一定要帶頭,到現場去看看,給大家一些鼓勵,必要時也出出主意。
於是他輕言細語地對卡帝樂說:“我的小公主,該起來了!”
卡帝樂聽到外公的聲音,很快就醒過來,她睡得意猶未盡,不停地眨了眨眼,懶洋洋地說:“外公,要這麼早嗎?”
坎撒一跳一跳地做著鬼臉說:“哈哈,別忘了,昨天你是怎麼說的……說什麼,我一定比你起得早……,哈哈,不行了吧。”
卡帝樂原本還想睡一睡,但她經不起外公的刺激,所以哼了一聲,馬上從床上翻起來,徑直洗漱去了。
卡帝樂洗漱完畢後,和外公一同來到餐廳,餐桌上早已擺滿了豆漿、油條、饅頭,這是他們的早餐,是由年年豐收的小麥麵做成的。
早餐是卡帝樂的外婆做的,她比他們起得更早,忙活半天就是為了餐桌上這些玩意。
老太婆見坎撒和外孫女出來便說:“來來來,趕快吃吧,時間不早了,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你們可得去早一些。”
坎撒和卡帝樂吃完早餐後,就駕著一張白色皮卡車前往麥地,與其說是去檢查指導小麥收割,不如說是爺孫倆一道去觀光,因為此時的麥景實在是太美了。
坎撒年齡大了,自家的大片麥田,主要由自己的兩個兒子、兒媳和女兒、女婿們種植,此時他們同其他村民一樣,也該到了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