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爆炸時產生了等量的正反物質,但目前人類已知的絕大多數是正物質,反物質則存在於宇宙中的反星體,人類發現了其中一個,大概位置在100光年之外的飛馬座51號附近。更重要的是,地球上早就有了反物質人,稱為反體者,反體者與人類發現的反星體人是同源人,即他們在宇宙大爆炸時是一體的,反星體是一個文明程度大大高於地球的星體,它一直有占領地球的戰略目標,但它離地球至少還有100光年,於是它委托地球已經存在的反體者逐步蠶食占領。
反體者先於人類存在地球,但地球是一個正物質天體,他們隻能存在於能夠儲存反物質的區域,主要是地下和地表的部分區域,稱作儲反區。正反物質的湮滅是一種如核武器般的威懾,它使反體者與人類之間的衝突處在可控範圍。但反體者在科技上比人類強大,不僅是因為他們先於人類存在地球並發展,更重要的是他們得到反星體的指導和支持。由於具有科技優勢,反體者往往通過製造一些小災難來迫使人類屈服。反體者內部對待人類的態度是不同的,一派主張與人類和平相處,待反星體艦隊抵達地球後再作對抗打算,原因是反體者力量太少,活動空間也受限;另一派的主張比較激進,他們要求在反星體艦隊到達地球前就要把地球上的人類清除幹淨,作為迎接反星體總部的禮物。
本卷先從大結局的一個片段導入,接著從介紹主人公閆行開始,簡要描述其成長經曆,然後按發現反體者、認識反體者、對抗反體者到清除反體者的脈絡進行描述。
首先是地球發生死亡事件,沒找到原因,懷疑是反體者所為,引發了對反體者的廣泛關注,由於閆行曾遭反體者襲擊,警方認為死人事件與閆行有關,便將閆行拉入偵破小組。在調查死因過程中,他們通過靈虛先生—一個背叛人類倒向反體者的天文學家,了解掌握了反體者的詳細情況,才發現反體者早已存在地球,並已經做了大量危害人類但人類不知道的事件。
不過人類和反體者都不能直接接觸,因為正反物質的湮滅威懾始終存在,於是生物學家羅浩東設計了一個消滅反體者主力的大戰略,正巧這個戰略也被反體者高層接納,因為人類與反體者不能正麵衝突,必須開辟新戰場,而羅浩東的設計核心是開辟了一個新戰場,這個新戰場就是,將人類的意識導入微觀域,也就是在意識粒子層麵進行決戰,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設計,最後人類導入了意子軍,反體者倒入了反意子軍,不過結局卻以反意子軍的絕對勝利告終。
此事件之後,人類與反體者之間保持了一段時間的克製,然而反體者由於作戰的勝利,信心十足,開始變本加厲地奴役人類,於是人類又開始設計對抗反體者,一共設計了三個計劃,最終通過閆行設計的“噴泉計劃”將反體者從地球上基本清楚。
人類雖然基本清除位於地球的反體者,但其後台反星體遲早會登陸地球,這是一個比反體者強大數倍的反體文明,必須全麵做好應對準備。本卷圍繞迎戰百年後可能登陸地球的反星體戰艦這條主線,描述人類進行的積極、艱難、曲折的探索和準備。
(一)組建能夠匹敵反星體的天軍
地球各國以現有海軍、空軍為主體組建的天軍成為第一軍種,這個軍種占各國軍隊的比例達到80%以上,說明受到外星文明威脅後,人類之間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他們需要共同對抗地外入侵力量,陸軍主要用於參加應對各種自然災害和維護社會秩序。軍事訓練上,聯合訓練、聯軍訓練常態化開展,野外駐訓地由地麵拓展到太空,組織各種適應性訓練,軍隊武器裝備結構進行了大規模改革,傳統的單兵、裝甲、小口徑火炮逐步被淘汰,以能量巨大的核武器、激光武器和大口徑火炮為主構建武器裝備體係。這個時候,人類敢於放開使用核武器,因為他們把戰場選擇在太空,這對地球是安全的。
(二)加強對反星體艦隊的偵察監視,掌握敵情
人類對反星體艦隊的偵察監視一刻也沒停止。人們發現,飛馬座方向的信號並沒有中斷,如果反星體知道地球上的反體者已被清除,他們不應再發出信號暴露自己的位置,既然他們已經掌握隱身技術,就應秘密接近地球。一次偶然觀察發現,反星體艦隊或是無攻擊性的移民船,一直朝著地球方向飛行,最開始之所以不能被看到,或者是艦船體積太小,或者是被51號恒星擋住了。更為驚人的是,在51號恒星朝向地球這個方向上,在並列著的兩顆行星上觀察到光變曲線,光變曲線通常被認為是行星被外星生命改造過,說明這個外星生命力量非常強大,難道是反星體幹的嗎?難道他們具有改造行星的能力?他們要改造哪些行星?他們是走一路改一路還是有重點的?現在他們在哪裏呢?說明反星體艦隊的體積不大,雖然看不見,但可以通過其經過的被改造過的行星位置來判斷它的位置。如果它具有這樣的能力,現在的天軍還有用嗎?一時間,軍隊無用論散漫開來,近年來用於建立軍隊的投入巨大,但經濟卻不景氣,社會上已經對這隻無用的軍隊不滿,要求削減軍費開支。但不管怎麼樣,軍隊建設是不能停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