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1 / 3)

費言冷哼了一聲道:“陰天樂閣下,你所說的應當不是那些現居樓蘭的蠻夷之人吧?”原先陰天樂的身邊隻有少數幾個莫托亞族人,而且大多時候都不隨陰天樂行動,所以並不惹眼。而這一次陰天樂從歐洲回來之後,大量的莫托亞族人,還有一小部分偷偷潛入的獸人,都湧入了樓蘭城附近的綠洲之中。以一心宗之能,自然不難查出來樓蘭城最近多了不少來自西方的白種人,雖然說由於他們並不怎麼和外人接觸,所以一心宗的探子們也並不知曉其的來曆和實力,但是也能看出來,這些人皆非普通老百姓,而更像是武者。

中國現存最早地理著作《山經》表明,兩千多年前,一點四方的結構便已產生。這本書中,“天下”以中原為中心,被分作五個部分。中間自然是中原,而四方就是“蠻夷”。在《史記.夏本紀》中,更是仔細地描繪出了一個以中原“天子之國”為中心,再向東南西北分別以500裏、300裏、200裏依次延伸劃出的若幹個等距離層次。從這種觀念出發,曆代政權皆以中原漢文化為本位,把周圍四方稱為“蠻夷”。所謂的蠻夷之地是古代中國人對與除卻中華之外的所有地區的統稱,而更多時候是指接近於中華帝國疆域四周的少數民族地區,雖然統稱為蠻夷,但是講究名分的中國人還是給了他們各自不同的稱呼。

東方的少數民族被稱為“夷”,原來山東地區居住的民族在曆史上被叫做“東夷族”;南方的被叫做“蠻”,後世文獻經常有“南蠻”之說,就是這個意思,甚至後來從北方草原入侵中原的蒙古人也把南宋喊作“南蠻子”;而像蒙古人這樣來自北方的少數民族則一般被叫做“戎”,像“犬戎”之類的稱呼,就是周代出沒於拜訪的主要少數民族;至於西方的則叫做“狄”,古有“白狄”“赤狄”之稱,是指的旗幟顏色不同的西方少數民族。

這四方的少數民族居住之地都被統稱為蠻夷之地,這其中也包含著幾分對他們的輕蔑之意。當然了,這種“蠻夷”的概念也是隨著中央帝國領土的擴大,而逐漸向外推移。例如,在戰國時期的楚國,當時就被中原視為蠻夷,但是到了後來,被稱做蠻夷的就推移到了東南亞。後來漸漸發現有荷蘭,英國等歐洲國家時候,也把歐洲稱為蠻夷之地,一直到鴉片戰爭還是這個樣子。費言進入一心宗修行多年,這言語上的某些心理習慣和觀念卻仍然沒有改變過來。

陰天樂雙眉微挑,做為一個現代人,自然不會像古人那樣,動不動將外國人都視為什麼低等蠻夷之人,更知道就是這些國人眼中的“蠻夷”之人,將泱泱天國上朝打得鼻青臉腫,割地賠款,甚至於險些被列強所瓜分。這種以****上國的姿態,以往大多都是年輕時在電視劇中看到過,在現實之中,卻是很少看到。不過,他也明白,這修行界中的各宗各派的長老、宗主,大多都是那一時代的人,在這種事情上和他們糾纏不清,並沒有什麼實質的意義。“費長老說得不錯,正是他們!”

費言強按下胸中的怒火,冷冷地道:“陰天樂閣下,這自古以來,我修行界雖然說不能說是從未收蠻夷之地的人入門,但是哪有過一次性收如此多的蠻夷中人入宗門之事?難道說,閣下就不明白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嗎?長白靈山修煉的寶地,用在這般人等的身上,豈不是太浪費了!”費言是真的被陰天樂激怒了,在如今的這個時候,這樣寶貴的修煉場所,不提供給自已人,卻要讓給那些來自西方的蠻夷之人,這豈不是本末倒置嗎。若不是如今陰天樂的實力地位皆在他之上,恐怕早就跳起來指著陰天樂的鼻子大罵了。

他又看了看坐在一旁,麵色有些古怪的玄青子,語帶不滿的道:“就算陰天樂閣下不明白這個道理,難道說玄青子長老你也不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