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2)

揚州自古就是兩淮鹽商的聚集之地,經濟繁榮。

揚州姚府,從早先姚老爺子發家開始,到現如今的姚誌敏,整整三代人。經過三代人的經營和積累,姚家雖稱不上鹽商中的翹楚,也足以稱得上根基深遠,豪富之家。尤其是到了姚誌敏這一代,憑借姚誌敏高超的商業手段和與官家的迎來送往,姚家更是發展的順風順水,富不可擋。

姚府雖是商賈之家,但規矩卻也是極大。不知姚家哪位先祖英明竟定下家業隻傳嫡長,嫡係旁支和庶子均須在弱冠之年,按例支取銀兩,開府單過。隻不過銀兩數額不算小,而每年按其身份領取的股銀,隻要不是極其不務正業,荒淫無度,也足夠他們生活的體體麵麵。除此之外,他們願意另謀出路的另謀出路,願意在家族生意裏供職的供職,願意坐吃山空的坐吃山空,家譜裏什麼身份幾分身股清清楚楚的,白紙黑字的記著,任誰也改不了。而家裏的姑娘則是無論嫡庶均記在嫡母名下,由嫡母統一撫養教導。

這樣家規的用意,很是明顯,避免家族子嗣為了財產爭奪,鬧得家宅不寧,使家族走了下坡路,也保證了家族裏嫡母的地位,畢竟是下一任大家長的親生母親,不管是叔伯兄弟,還是姨奶奶通房都得安分守己。

所以,但凡正房奶奶的嫡長子一出生,家裏必是嚴格要求,自小就請名儒悉心教導,不為進身仕途,隻為修身養性,學做人的道理,然後再由大家長言傳身教帶在身邊教習經商,為繼承家業打下堅實基礎。

眾所周知,揚州鹽商大多是徽商,而徽商的外交公關能力無人能出其右。姚家祖輩也是徽商,後來到了揚州,慢慢發家。自是保留了徽商的傳統,很是知道報效官府。自古士農工商業,經商是社會地位最低賤的。即使生意再大,也需要依托官府,能和達官貴人們聯係密切,除了銀子就是姻親了。達官貴人不可能把家裏的貴女下嫁商賈之家,商賈之家卻可將自家女兒送給達官貴人做妾。可能嫡女舍不得送給人家做小,多是自小學習理家,將來嫁於同是商賈富足之家為正妻,用於聯姻。而庶女則多是送給高官貴人們為妾,為家族生意鋪路。所以家裏得姑娘自小便都是由嫡母教養,無論嫡庶均是悉心栽培,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看賬理家一樣不差的。

姚誌敏有一妻二妾,妻子姚喬氏是揚州鹽商首富的嫡次女,無論是見識、看賬還是理家均是一把好手,相貌算得上清秀,氣質也稱得上端莊。姚喬氏育有一子一女,兒子姚立恒已經十五歲,繼承了母親清秀的眉眼,父親儒雅的氣質,堪稱一個玉麵小兒郎。女兒姚玉嬌堪堪十一歲,明快活潑,嬌俏可愛。二位姨奶奶,二姨奶奶姚黃氏是一個良妾,其父親是個耿直潦倒卻又有些書生酸氣的秀才,走投無路下機緣巧合的做了姚誌敏的啟蒙老師,素知姚家治家之嚴,又看姚誌敏年紀雖幼,卻聰慧機智。本著報一飯之恩的心態,在孩子們都大些了,便把自己的閨女許給姚誌敏做了良妾。姚黃氏育有一女,名喚姚玉娥,芳齡十二歲,樣貌雖說平常一點,但貴在氣質文雅。

三姨奶奶就很值得一提。

三姨奶奶姚文氏其實算是個苦命的人,三四歲就被人賣到揚州,年紀雖小,卻也隱約可看出是個美人胚子。人牙子瞧著是個能生錢賺利的主,就悉心調教著。彈琴吹簫,吟詩寫字,畫畫圍棋,打雙陸,抹骨牌,百般淫巧。待到十一二歲,看著便越發標致,大大的丹鳳眼,細細的柳葉眉,小口菱唇,細滑白膩的玉般肌膚,清秀中帶著嫵媚,嫵媚中又有著些許端莊,端莊裏卻還有股子妖嬈的味道,嬌美的相貌再加上那股子特別的韻味,著實讓看見的人就移不開步子,別說稱得上揚州瘦馬裏一等一的美人,即是傾國傾城也莫過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