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全線出擊(1 / 3)

這一次參加南征的比蒙將士有多少?足足十五萬之眾,絕對是一個難以想象的數字。那麼對手,南方諸蠻現在集結的規模有多大?從斥候部隊帶回來的消息來看,現在已經超過了二十萬這個誇張的數字,而且還在不斷的增兵當中。

不過似乎所有人都刻意的略過了這個問題不談,因為之前就有過非常明確的指導方針。而這指導方針,就是英明神武的萊昂納多大人曾經說過,南方諸蠻是個頑固的敵人,的確讓人很頭痛。但是他們僅僅也就隻是讓人頭痛而已,並非是沒有辦法解決。無論是從人員戰鬥力,還是說後勤支撐,甚至到戰略戰術層麵,其實雙方都不在同一個水平線。

有了萊昂納多這樣的話放在前麵,所以有無數的人堅信,相互之間的數字對比是沒有什麼太大意義的,即便是他們多上一些又能怎麼樣?翻遍比蒙帝國的曆史,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對外戰爭,其實都是以少敵多的,不然怎麼會有比蒙武士冠絕泛美大陸這樣的說法?

支持海因裏希這個決定的人,絕大多數都是那些比較老派的比蒙,而且幾乎都是屬於萊茵族這個大派係的那些作戰單位。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大幫子人,其中絕大多數實際上之前並沒有參加過南征,他們對南方諸蠻的了解甚至比曹團長更少,他們對於這次那些敵人的描述,也完全是停留在盲人摸象的這個層麵。正因為他們無知,所以他們才無所畏懼,這些人甚至都不怎麼瞧得起萊昂納多,他們認為要是像萊昂納多那樣打防禦反擊戰,據險而守,那麼換成是任何一個有點本事,讀過兵法的人來,都能取得勝利。

萊昂納多是帝國英雄,但絕對不是所有人都服他,在政治層麵上,各個權力係統的人對於他的評價都是毀譽參半的。在曹團長看來,這都是由於嫉妒心作祟的緣故。那些主張積極作戰,對萊昂納多龜縮式猥瑣打法不屑一顧的,他們根本不配來評判萊昂納多。帝國曆史上針對南蠻主動出擊的仗難道打少了?有幾次是得勝而回的?即便是勝利,都隻是在決定性的戰鬥當中取得了優勢而已,並沒有人做到過讓敵人元氣大傷的壯舉。從種種層麵上去分析,都已經說明了敵人的棘手性,萊昂納多能靠他的方式打得那麼富有效率,已經難能可貴了。

海因裏希對自己的決定也給出了相應的解釋,這位頗為有些尷尬的南征軍總指揮其實也非常無奈。因為他知道,自己介入的南征絕對不可能真正的達到上下一心的那種境界,他隻能盡可能的把自己真實的想法公之於眾,以這來博取所有人的群策群力。一個南征總指揮當道這個尷尬的份上,也不得不說是舉世罕見了。或許海因裏希並不需要這麼坦誠,他有著數量龐大的支持者,有著監察部撐腰,也有著自己作為一個高層人士的尊嚴。但他選擇了這樣一種更能真正意義上齊心協力的方式,曹團長認為這才是海因裏希的過人之處。

以曹團長對萊茵族那些實權人物的了解來說,換成海因索恩或者斯特恩任何一個人在這裏,都會對海因裏希的做法嗤之以鼻,這簡直就是自毀長城的做法。萊茵族的人辦事,什麼時候需要別人理解了?他們隻需要別人服從。

海因裏希則是“離經叛道”的表述清楚了自己的想法,既然這一次是帝國主動發起的南征,那就得有主動的味道,要表現出所有人的決心。即便不能先聲奪人,也必須要在第一時間讓南方諸蠻明白這一次比蒙帝國是準備要認真的搞一把了。當然,更深次的原因和更大的戰略意圖,就是要在第一時間咬住對手,而不是以往一樣的防禦反擊戰。

防禦反擊戰固然是沒有錯的,無論什麼時候看來,這種做法都是最聰明的做法。戰爭的本質目的,就是為了實現某方麵的利益。防禦反擊戰性質是抵抗侵略,能夠盡量的減少傷亡,削減損失,那麼就是實現了利益。不過這種作戰態度和本次南征的宗旨是截然不同的,每一次的防禦反擊戰,最後即便是勝利了,卻沒能實現把南方諸蠻打殘的戰果,所以他們才能一次又一次的席卷而來。海因裏希的決心就是要在這一戰當中實現之前的防禦反擊戰做不到的這一點而已。這一點聽起來似乎並不難,但隻要是打過仗的人都知道,一旦你沒有了堅實厚重的城牆保護,付出相應的傷亡那隻是最基礎的代價而已。南方諸蠻往後一撤,那就是他們自己的老巢,往深山老林當中一鑽,就是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遊,想要追擊他們的難度非常之高。外界不少的人都評論過萊昂納多主持的南征,很多自命不凡的軍事學家都認為萊昂納多還是太過保守了,他要是在自己取得勝利的時候能追擊窮寇,早就能解決不少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