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花 第 73 章(1 / 2)

“那個蘇漁怎麼樣?”宋陽給她拿著烤魷魚, 一邊問。

夜市上熙熙攘攘, 人特別多, 宋陽怕人擠著她, 一直讓她走在裏頭。

“蘇學姐有點鐵麵無私, 估計因為這個他們才說她愛挑刺, 不過我覺得她人挺好的。”季笙說。

下午去過一次排練後, 季笙算是把這裏頭的情況大致摸清了。

下午一點以後,人漸漸都來齊了,並自動自發的練習起來。他們更像是被放牛吃草了, 期間隻有一個老師過來提醒他們臨走記得鎖門關話筒音箱的電源,也沒有來個老師指導一二。

排練就是人挨個上台念台詞,下麵再來個人幫著掐表, 因為要把時間控製的越短越好。誰練得有信心了就上去背一段詞, 要求就是吐字清楚,聲情並茂。

季笙是頭回來, 就沒有上台, 她現在連詞還沒練熟呢。與其貿然上台出醜, 還是等練熟了再說其它人中, 都其良和蘇漁是上去最多的, 而且已經可以脫本了, 隻有一兩次被提詞。剩下的人中也都沒怎麼上去,大半時間話筒都是空的。

“有信心嗎?”宋陽故意這麼問,他看得出來季笙不服輸了。

季笙拿著竹簽找垃圾箱, 氣勢洶洶的扔進去說:“有。”

從這天起, 季笙早上的晨跑改成了背台詞,連早讀和課間也不放過,晚上回到寢室裏更是什麼都不幹,抱著台詞本使勁看。

“什麼東西這麼好看啊?”貝露佳拿起台詞本,看了兩三行就吐血問:“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在這樣一個明媚的天氣起……小學作文常用句。”

“——響應黨的號召,科學建國……”貝露佳磕磕絆絆的念,這裏頭長長的名詞很多,還都是不怎麼熟的,頭一回念的人連斷句都搞不清,“遵照中央第十六屆黨代表大會……吸取先進經驗,奮勇爭先,百舸爭流……百花齊放才是春……”

前頭就有一千字左右的開幕詞,貝露佳念到一半就投降了,看下麵的:“趙能臣,男,1951年生,籍貫福建……著有……曾任……現任……”她念完匆匆往後掃了一眼,震驚臉看季笙,“參會者多少人?不會都要介紹吧?”

季笙說,“參會者兩三百,不過我們好像隻需要介紹不到一百人,重點介紹的人隻有三十幾個,剩下的都是念個名字拉倒。”

“梁天,男……他是黨的好兒子,人民的好戰士……”姚東海奪過來也念了一個,嘖嘖道:“這都誰寫的?看到一半我還以為是悼詞。”

季笙也不知道,不過她猜:“估計是自己寫的。不然風格不會這麼多變。”這些介紹詞中,有的很簡單,三五十字搞定,有的就寫得很多。有抒情的,比如梁天,他寫了一千多字。有把自己寫過什麼論文,參與過什麼書的編纂,進行過什麼研究一一列舉的,比如趙能臣。各式各樣,五花八門。這要是一個人寫的,他要多精分啊。而且她還特意上百度上搜了下,有些與會者沒有百科,有百科的上麵的介紹也不一樣。

姚東海翻了翻,“這有將近兩三萬字啊,你都要背起來啊。”這可真是悲劇,這東西背起來沒半點營養,考試還不考,既浪費時間又浪費腦子。

不過等季笙開始練習時,姚東海和貝露佳才發現前麵還是小兒科。

季笙深情的念完一位教授的生平時,貝露佳抱著胳膊真情實感的說了句:“我冷。”

季笙念的人沒感覺,白了貝露佳一眼,繼續深情念下麵這句:“趙紅軍,男,他出生在陝西的一個小山村裏……”

姚東海默默的說:“真的很像悼詞。”

“滾蛋!”季笙虎著臉罵自家搗亂的閨蜜,清了清喉嚨,換頻道一樣繼續深情念:“……五歲時,他的父親在去賣豬的山路上滑了下去,從此失去了生命……”

這是個賣慘的。

第二天,季笙下午特意提前到了廣播室。她來了兩天了都沒上去試過一次,今天無論如何也要上去了。而且她也看過知道鑰匙就由隔壁辦公室的老師收著。她去拿了鑰匙,開門進去,打開機器,看著詞本試著念了一小段。

果然在話筒前說和自己空口念的感覺完全不同,從後麵兩個喇叭裏傳出來的聲音完全掩蓋了自己的聲音,她根本聽不到自己說了什麼,音箱裏的聲音還有些許失真。

到第二遍時,她就能習慣自己在音箱裏的聲音了,而後發現不看詞本更有助於集中精神,看詞本反而會分神。

她一個人練了有二十多分鍾才來了第一個人,是蘇漁。

“你來的真早。”蘇漁在樓梯上就聽到廣播室的聲音了。這幢樓沒有學生上課,連辦公室也隻有一樓有,上麵幾層都是空屋子,所以學校才讓他們在這裏練習,也不怕吵著人。推門進去後發現是季笙,蘇漁很自然的就開始坐下幫她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