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3 / 3)

自從林秋來帶他們去了田秀才那裏交了束修後,孩子們每天都像打了雞血一樣勤快。方鈺敏撫額慨歎,孩子的心最是純真的了,誰對他們好,他們就會加倍地回報。

孩子一上學,用紙量就大了。林秋來也加緊了製草紙,幸好現在是草木茂盛生長的季節,每天林秋來帶著五個孩子去割草,老的用來製草紙,嫩的用來喂兔子。

大家都出去了,方鈺敏就留在家裏試釀醬油。

第一次試釀,為免浪費,方鈺敏打算隻做五小缸醬油。一切的工具都準備好了,方鈺敏拿出小本子一邊記錄一邊開始釀製。

要做出醬油就必須先要製曲,方鈺敏把早就挑好的個圓飽滿的黃豆洗幹淨後就用木盆泡一整個晚上,約十二個小時後,就籠屜蒸了兩個多時辰,方鈺敏記得電視上說過要五個小時的。

然後把蒸熟的黃豆盛出來,和麵粉麥麩混勻。這中間的比例,方鈺敏隻能根據自己模糊的記憶琢磨了幾個比例調勻,仔細做了記錄。

蒸熟的黃豆和小麥混合物就放置於篩箕上鋪開,待冷卻後就拿去日曬一天,達到半幹燥狀態,放置竹籠上蓋布陰幹靜置一日。

之後就把豆米混拌均勻,就搬到林秋來建起專門用來作黃豆發酵的通風小房子裏讓豆米自然長黴,那就是曲菌了。

這個階段需要的時間比較長,還要小心溫度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但這裏沒有溫度計啊,方鈺敏隻能估計。所以她常常會往豆房跑,一時把布巾掀開,一時又蓋上,跑得一身汗。

這樣的情形維持了四五天,方鈺敏終於見到黃豆表麵長出了綠綠絨毛,氣味淡香。方鈺敏驚喜地仔細觀察,又拿出小本子對照,把產生曲塊菌絲最多最好的比例重重地圈了起來,以後,她就會用這種比例作為配方了。

記錄完畢,方鈺敏就把那些長了菌的豆米拿出去暴曬了。然後按最佳比例繼續製曲。而那些比例沒那麼好的,就作為豆豉了。

經過兩到三天的日曬,去除多除的水份之後,緊接著就是撒鹽和黃豆混和,使之均勻。

這時食鹽的比例就最關鍵了,用多少鹽才最合適?方鈺敏看過的美食節目中,有些說是黃豆的一半;有些卻說是17~20%。方鈺敏決定都各做兩缸,另一缸她就隨意做,就放30%吧。

食鹽分三次撒放到豆豉上,攪拌均勻後曝曬,這樣豆豉就不會酸化了。連續曝曬一星期後,就可以將曝曬好的豆豉倒入醬缸內,加入特別讓林秋來挑回來的山泉水,然後鋪上一層紗布,以免蒼蠅、昆蟲等跑進去。再在上麵放了一頂頂大寶編的專門給醬缸用的竹帽子。

方鈺敏一邊做一邊記錄,汗水順著她的臉頰淌到了下巴,然後掉到泥土裏。這還沒完呢,之後的工作就是每天要按上午、下午翻攪醬缸內豆豉各一次。

如果太陽猛烈,豆豉醃曬一個月即可開缸取用,不過方鈺敏覺得一個月不夠香醇,最起碼要三個月以上才能取出蒸製,因為那時豆豉已轉化成氨基酸,味道甜香。

她還記得那個美食節目,那個老太太很自豪地說她家的都是醃曬最起碼一年以上的呢,一小支竟然賣200塊錢還經常供不應求。不過她家的醬油的確是很鮮美香醇啊。在現代已經很少商家像她那樣用良心去製作醬油了,也難怪賣那麼貴也被搶購一空了。

林家村現在家家戶戶都很忙,沒誰會大白天去串門八卦,遠離村子的林秋來和方鈺敏的家竟是一片平靜。

林秋來每天都去山腳那邊挑泥回來自己作泥坯磗。方鈺敏卻覺得用泥坯磗建房子不夠牢固,但如果買青磗卻又太貴。

現代的混凝土是怎麼製成的?方鈺敏托著下巴冥思苦想,中國到處都是大興土木工程的,那些混凝土不就是沙子和水泥混合的嗎?但這裏又沒有水泥,不知用石灰和泥行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