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7章(2 / 2)

幾年裏,素皚常常收到海軍那邊的消息以及請示。因為兩個國家,一個是日本,一個是朝鮮。因為大清這幾年在沿海一線的頻頻動作,使得原本寂寥破敗的海岸線如今已是風生水起,再加上海禁開放,軍隊駐紮訓練,更是熱鬧非凡,顯得大清無比財大氣粗。這讓大清隔壁的兩個鄰居非常不爽。朝鮮是大清的藩屬國,它的朝貢本是三年一次,可這五年裏,它一共來了四次,目的就是為了向康熙討個平安。朝鮮是這兩年被東海水師那幫人給鬧的,雖然咱們也隻是在自己地盤兒上鬧鬧練練,但時不時地殺聲震天地吼一嗓子,再開兩槍打幾炮,還不把鴨綠江對麵那些人嘴裏的泡菜嚇掉?!所以朝鮮人是來求平安的,得到康熙一再的笑臉保證,放心,咱們是親兄弟,怎麼可能是去打你的呢?放心放心雲雲……朝鮮這才笑容滿麵地拿著更多的賞賜回去了,然後隔個一年多,又被更大的軍威聲勢,更先進的武器嚇得跑來了,之後又被勸回去,如此循環往複,讓素皚看盡了笑話,讓康熙享盡了這種霸主地位所帶來的自豪與優越感。

再者還有日本,朝鮮素皚是不怎麼在意,翻不出多大花樣,東海海軍真正對手,除了上麵的俄羅斯外,就是日本。這個國家,從大明朝開始就從未熄過吞並中國的野心。無論自己的境遇怎麼不好,怎麼破敗,它就像把黑暗因子藏匿於心,蠢蠢欲動,一有機會便不甘蟄伏。到了這裏以後,素皚從未放下過對它的戒心。自從東南兩海水師成立,大清對日本的防禦比起朝鮮來有過之而無不及。況且日本也不是沒有暴露過對華夏的野心,明朝時期倭寇的橫行以及萬曆三大征中的朝鮮之役已經很能說明事實。這樣以來,無論滿清怎麼不把日本當回事,也不能夠否認抵禦它的重要性。所以這幾年以來,東海陸戰隊最大的隱形模擬對手,就是日本。現在的日本,離19世紀的明治維新還有一百多年,此刻他們還處在德川幕府的統治下,閉關自守、封建落後,更比大清尤甚。可是後來在資本主義的席卷下,日本就能通過明治維新順利改革,趁勢而起,終在甲午戰爭中完敗了大清。但是無論如何,素皚現在便開始防它任誰看都覺得過早了,試問誰能防它一百多年?

胤禩也因此詢問過素皚,是否太早了。素皚的回答是,她並非要一直防日本防到甲午海戰的時期,而是她要從此時起,鍛煉大清海軍,從而鍛煉整個大清的武裝力量。她真正要做的,是建立起全國完備的防禦係統,把危險扼殺在搖籃裏,讓中國能夠真正明白,能夠一直明白,潛藏的敵人都在哪裏。

至於現在,反正海軍也無事,就把日本想成假想敵也無所謂,一邊監視他,一邊鍛煉自己。若他膽敢有任何異動,那就真的拿他練練手也行。反正在素皚心裏,中國人從來不欠日本人什麼東西,更不用給機會給麵子,某國若給臉不要臉,軍隊隨時可以跨過朝鮮海峽和日本海,連議和都省了,沒有寬待的希望。

所以,大清近幾年像防賊似的防著日本,總讓幕府將軍憂心忡忡,不知道自己是哪兒把這位大神給得罪的。沒得辦法,隻有頻頻派使節前來示好於大清,以表拳拳之心。康熙也總是禮數周到地回敬,表示大清隻是例行軍事事宜,並未對日本國有何不滿與敵視,請日本不要誤會。好吧,日本見大清也隻是年年操兵於邊境,戰艦與炮船時時出海巡邏,可從未對日本有什麼不規矩,更別說挑釁了,似乎守禮得很,日本也就消停了。隻要不是準備攻打他,大清如何鬧騰****何事?

另外,幾年間洋人的來往也讓整個東南沿海地區的商品經濟迅速發達起來。之前,大清對海禁的開放隻是試探性地,除了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外,主要還是因為康熙心中存有疑慮。那時素皚不惱也不急,萬事隻要開了個頭就是好的。好在後來開海禁的成果是喜人的,大清甚至慢慢賺回了與準噶爾打仗的錢而並非依靠國家賦稅。所以,朝廷就慢慢開放了廣州、寧波、漳州、雲台山等地與洋人貿易往來,兩年前還在歐洲諸國的請求下開放了濠境。至此,大清的國門算是完全打開,幾年間與歐洲諸國做著利潤豐厚的生意。

估計以此下去,大清子民很快便能見識世界更多的國家和種族。他們將乘著帆,跨過深邃廣博的海洋,來到這東方古國,親眼見識傳說中遍地是金,富饒繁華的中國。相信這個國家的文明與先進會令他們由衷地羨慕與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