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格斯商會的主人凱勒﹒倫格斯最近是坐困愁城。
凱勒是歐波吉特人,也是一名商人。
眾所周知,歐波吉特是一個海濱國度,沒有多少種植糧食的合適土地,從烤製麵包的小麥到縫製衣服的絲綢、棉布,以及日常所需的各種物資,基本上都需要從國外購入,因此,商人,在歐波吉特賦有特殊的意義,無數的商人,來回奔波,為歐波吉特輸入急需的物資,從某種意義而言,商人就是歐波吉特的血管,說是他們,支撐起了歐波吉特,也未嚐不可。
倫格斯家族經營的商會,已經傳承了有三百多年了,其祖上由一個依靠肩扛背馱的行腳商販起步,曆經數百年積累,一步一步,發展成為歐波吉特一家大型商會,所秉持的,就是一個誠信。
誠信,是商人立身活命的根本。先祖的遺訓,一直是倫斯特商會所遵奉的至高信條。
在兩個月以前,凱勒憑借他敏銳地洞察力,察覺到硝煙的味道,立刻判斷出,歐波吉特和周邊國家之間,必有一戰。
於是,他就麵臨著一個極度嚴峻的問題:在歐波吉特和周邊國度的商會之間,他,必須要放棄一邊!
商人們的眼光,在某些時候甚至勝過軍事家,他們能夠透過一些細碎的物價變化,準確地判斷出形勢的變幻。
來自其他國家的異常,也被公國一些大型商會所掌握,絕大多數的商會都開始將人員轉移到周邊各國,隻有凱勒做出了讓其他商人大吃一驚地決定。
他毫不猶豫地將商會在南諾王國、英斯特王國的分支機構,以最快速度全部轉讓出去。
他的決定遭到了商會股東們的強力反對,因為從商人唯利是圖的角度來說,有些不合格。
反對的意見非常充分:無論勝負,歐波吉特作為一個物資缺乏的地方,都必須要依靠商人,所以,哪怕倫格斯商會中途背叛了公國,歐波吉特在勝利之後,也不能過多的懲罰商會;要是公國失敗了,那麼,他們正好搖身一變,成為勝利者的朋友,從正反兩方麵考慮,投靠周邊國家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凱勒的理由也很簡單,他首先是一個歐波吉特人,其次才是一個商人。
他不像表麵上那麼高尚,真正的理由,他隻告訴了家裏人。
倫格斯商會的根,永遠都在歐波吉特,沒有了歐波吉特,他們怎麼也不可能爭得贏得到所在國支持的本地商人,一旦歐波吉特滅國,他們就將淪為二等公民,勝利者在扶持自己國家的商人,和利用歐波吉特原有的商會之間,一定會選擇前者。
所以,這是一場賭博,要麼甘於平庸,做一個普通的大型商會,要麼,就堅定地把寶押在公國一邊,與公國同進退,在公國勝利之後,倫格斯商會將贏得最多的籌碼,在歐波吉特這塊大蛋糕上,切下最為豐美的一塊!
而且為了彌補倉促轉讓在外國分支機構的損失,他召集了一大批人手,乘坐快船,搶在戰爭爆發之前,就趕到一千裏外的卡勒多斯普特,罄盡商會所有資金,用於籌備歐波吉特所需的各種物資,從生活物資到戰爭物資,一樣也沒有放過。
為了搶時間,他支付了高出市價三成的費用。
凱勒有絕對的信心,隻要能夠把這些物資運回歐波吉特,在戰爭爆發以後,商會至少能夠獲得三倍以上的回報,並且,這場戰爭必然是曠日持久的,所以最終就是獲得十倍二十倍的回報,也並非不可能。
這也是他堅持選擇公國的主要原因之一,隻有在歐波吉特,才有可能搏得這份高額的利潤。
危險,當然會有,不過富貴險中求,再說了,長期為公國提供物資的凱勒,十分清楚公國的戰爭潛力有多麼巨大,真正開戰,他還是更加看好艾迪大公。
可是現在,他深深地為他的決定所後悔!
他沒有料想到,與歐波吉特敵對的周邊各國,數量竟然這麼多,至少有六個國家,站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