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我的木訥男友是本書(1 / 3)

-------------對於你關注的另一半永遠都可能是一本讀不厭的書,或許他或她很普通,但因為你的喜歡和關注,她或他的生活點滴或是品性愛好或是其它,你會發現很多最寶貴的東西,隻要你真的用心讀了,就會有驚喜被你發現

林彤和張旭的戀情很普通,在這個世界上或許有很多類似的人,做著類似的事兒,比如相擁,熱吻,彼此注視,哪怕走在人群中也視若無人之地,愛情或許真的能讓兩個本來很正常的人變得癡呆甚至像個瘋子,但管別人怎麼說或說什麼,那都是旁人的事,相守的時間本來就很珍貴,一輩子就那麼幾十年,還要劃掉不認識前的那麼多年,再把時間浪費在理會旁人的看法上,那豈不是很不值。------林彤在自己的日記中這樣領會自己對愛情的看法

張旭的家林彤去過了,張旭希望她這個正牌的女主人能呆在他的領地,但林彤的戀愛條款裏注上了一條-----她希望安家在張旭為她披上嫁衣時,意思就是這個家暫時可以約會但不能長期駐紮,她要個身份和權力。張旭很明白自己深愛的這個女孩,她的心思很簡單,她想結婚,她想讓他親手為她披上嫁衣,她要嫁給他,這也是林彤對張旭矢誌不渝的感情保證-----這輩子要嫁就是嫁給你張旭,等的就是你的一個答案,一個決定,不強求你現在就答應,但會等,等到你同意的那一天。這一點,張旭真的沒能力不敢保證,也不能馬上就向林彤求婚,雖然他愛她,他也堅定自己要娶的人就是林彤,除非他不再要婚姻,但林彤的出現,這條不想再涉足婚姻領地的想法早就拋之腦後不再成立,他想有個家,他比林彤更希望自己的生活是完整的,可他不能不考慮丈母娘的那句二手高齡男,他希望能得到祝福,最起碼是林彤家人的祝福,這一點對張旭尤為重要,是他作為一個男人麵對感情的自尊心上唯一一道不可打破的底線,他知道他要努力,努力的去見證,不單是要林彤對她的不離不棄,也要林彤的家人認可他這個人的存在,他相信他能,因為有林彤給他的信心和勇氣,隻是這個努力的過程不知道會有多久,他當然希望快些來臨,但這並不是他一個人的想當然

戀愛是分階段的,也是在時間的延續中彼此慢慢成長的,林彤和張旭雖然每天都見麵,甚至彼此都希望能天天粘在一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林彤認為兩個人要時常有些分離,書上說距離產生美,小別會勝新婚,所以若即若離或許會更好些,起碼還有彼此思念的空間,愛情沒人教你如何去談才算美麗,感情沒人能確定怎樣做才能保存的沒有殘缺和長久,你想怎麼發展或者發展成什麼樣那是兩個人達成的一種共識-----這便是一種成長,張旭很讚同,張旭考慮的或許和林彤有些出入,畢竟投入的愛一個人,他也是第一次,但他想到的是因為不能馬上娶進門,那每天晚上都抱著親著卻還要適可而止不能逾越最後一條雲雨之歡,這對他而言屬實是件很難過的事,他最怕的不是自己控製不住,而是怕真的可以了自己卻無能為力滿足她了,畢竟這種習慣延續下去就真的變成一種改不掉的習慣,會讓人力不從心,這一點他這個時候是萬萬不能講的,盡管他隨時都可以不守承諾就要了林彤,但他承諾了,換成別人也許不能,但他愛她,他對別人可以不守信諾,但對她卻不能不守,他想讓他疼愛的女人有一天躺在他的懷裏對自己說-----謝謝

做到若即若離,對於兩個人來說也不難,都有自己住的的地方,隻要各歸各位,即便是樓上樓下,那也是一種距離,大不了就是多花點電話費煲電話粥,但還多了溝通呢,更何況想見麵也很容易,工作外的時間隨時又都可以見麵,這樣的相處幾個月下來,林彤發現了一樣膩在一起不曾發現的驚喜-----張旭的一個優點

“喂,寶寶,樂樂已經躺到床上了,你呢?”張旭例行公事一樣在睡覺前倒在床上給林彤打電話,每次都差不多是同樣的開場白,但林彤從沒聽膩過,他也沒說膩

“寶寶也是。”

“那想樂樂了嗎?”

“正在想。”

“今天有什麼收貨?”

“寶寶沒收到那個吻呢。”

“麼嘛!”

“嗬嗬!對了樂樂,我今天在回來時,路邊攤上買了兩本書,一本《三國誌》,一本《戰爭狂人》,我翻了幾頁,也不知道怎麼了,想看又看不進去。”

“那就別強迫自己看,我可不希望寶寶累到。”

“可我買都買了,這怎麼也算曆史啊,知道點了解點也挺好的,大學讀了,卻對好多東西不了解,你說我這書是不是白念了,人家聽書的都比我知道的多,雖然有些都是野史或杜撰,可比較下來,我更像個白癡。”

“這樣啊,可樂樂不覺得寶寶是白癡不就行了嘛,樂樂的寶寶最聰明了。”

“聰明的腦袋白長了。”

“有樂樂呢,你要是喜歡曆史,樂樂可以給你講啊,保證不次於百家講壇那些大師級人物。”

“吹牛!”

“這麼看樂樂,樂樂可生氣啦,為了讓寶寶不累,也為了讓寶寶佩服一下,那今天,樂樂就先給你講析一段劉皇叔三顧茅廬請臥龍吧。”

“為什麼是這段?”

“《三國誌》其實就是講的三分天下三國鼎立,劉備,曹操,孫權是代表人物,梟雄往往都是有後備軍的,劉備很清楚這一點,他得有人支持啊,而且是能人,他也得善於發現人才,發掘人才,善於用能人,慧眼識珠,這樣他才能強大,這和現在一樣,哪個領導者是自己一個人單槍匹馬的做事,得有一幫兵,知人善用方能立於不敗之地,這給領導辦事的才是焦點,曆史也好故事也好,焦點襯托主角,看書呢,不能光看樂子,有好多有用的地方,有用的就要學習和理解,就算自己用不上,但重在分析,重在觀察,咱不是領導,但人和人的相處也需要學問呐,那些書上透析出來的大都也都是相處之道,解析人物特點重在發現其特長,不見得每個人的精神都要學習,可其弱點是什麼,他錯在哪裏,執拗在哪裏,如果換位思考,要是我們在那個位置上會不會也那麼做,能不能那麼做就對,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事兒,不見得大到國家,但小家,小日子,怎麼處理才接近完美少犯錯誤這些是可以借鑒的,這也得用時間來洗禮,不是當時懂了就真的懂了,我也在慢慢摸索,上學時老師常講的活到老學到老就是這個道理,咱也不用考慮太多,現在樂樂給你講書,一你不會累,二你隻需要聽聽樂子就可以了,要是真有什麼事樂樂能抗的隻要寶寶分享就可以了,咱們言歸正傳----說這個劉備啊,其實他並沒啥本事,論功夫,他沒有他二弟和三弟能打,史上有名的桃園三結義劉關張這個我相信寶寶清楚,他首先得到的左膀右臂就是這兩個生死與共的弟弟,這是資本,咱說咱生活中誰有貴人相助,誰有閨蜜好哥們還能對自己有所用那都是讓人羨慕的,但這也是個人的一種機緣和努力,有人說,這有些人見錢眼開直往上看,喜歡結交那些對自己有幫助的人,其實這也算是一種捷徑,你強大你完全可以收一些專門拍馬屁的隨從圖個樂和,但你不夠強大你勢必就需要更多比你強或對你有用的人幫你辦事或直接就替你把事兒辦了,你隻要上點心就直接收貨成果了,舉個例子,就比如說咱倆吧,你一個電話就把我招去了,然後你的一個擁抱,樂樂就成你的俘虜的,任你擺布,就是這個概念,但寶寶這招隻能是我的專利,對我一個人用。轉過頭來,咱說他劉備,他就隻有這兩個得力幹將是遠遠不夠的,他的野心要完成那還需要更多的人才,比如他得到的諸葛孔明,說到他三顧茅廬的典故都清楚,說劉備請孔明出山三顧茅廬,他去了三次,三也可是一個概數,指多次,是不是真的就三次,這有很多史學家就這個問題是有一定爭議的,咱說現代的白話文,三就是三,但在古文裏,三一般都是當概數講,一很少,二略多,那三就是很多的意思,所謂事不過三嘛,所以可以正常的理解就三次,高人嘛,諸葛亮高,周瑜不是有句感慨---‘既生瑜何生亮’,可見,諸葛亮那是技高一籌的人物,這樣的人物自然都要考慮要幫之人值不值得,從哪裏看,誠意,是不是真心的,有沒有決心幹大事,如果沒有,又不真心,那幫他不是吃飽了撐的嘛,那劉備他有野心呐,而且他民心所向也算是一個好的領袖,起碼他要是得勢了,那百姓也算享福了,孔明考慮蒼生,自己也是其中一員,能有用武之地施展報負這也是他的理想,就比如說現在找工作,混飯吃很容易,但要找個對口的,能施展才華又不會被忽略的位置這是好多人夢寐以求的,當然還得有個好領導,他要是個酒囊飯袋啥啥都不行,看著就煩,也沒啥發展,跟著這種人混保不齊幾天就掉坑裏了,那也不行,所以孔明對用他的人也是有考量的;而劉備呢他費那麼大功夫幹嘛,為他自己,因為他知道一點呐,自己要想成就野心,那能人少不了,你不能等人來求你給個飯碗,你得先求人,他求賢若渴為的就是他自己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