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年,我,正好20歲,一個人乘著北方的綠皮火車,穿越層層峰嶺,從中溫帶,一直到暖溫帶,再到北亞熱帶,帶著行李和自己,從北方來到上海讀書,這座亞熱帶城市對於我來說是陌生的,它的東麵是這個擁有45億年齡星球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
在車窗裏麵的我,望著一座座用混凝土和鋼筋築成的摩天大廈拔地而起,仿佛我的孤獨瞬間開始飄蕩,就像沒有線的風箏,我的身旁還有幾個指甲留得很長很尖的女孩尖叫著,她們踮起腳尖簇擁在一起向車窗外張望著,跑了幾夜的火車,在巨大的轟鳴聲和閃爍著的霓虹燈中停下了,我瞬間感到了這座城市的魅力……
上海對於我這個外鄉人來說的確是陌生的,在那裏我沒有同學和朋友,更沒有什麼親戚,那時候高考完之後就算是一個人解脫了,離開了媽媽,行走在江湖上總有些孤獨。我高中時候最好的一個同學島川葉子沒有考上大學,她去北京學廚師去了,十年後的現在想來,我真慶幸他當時沒有考上大學,因為我覺得一個人要順其自然,不然遲早會有問題,像當初家長期待著自己孩子一樣,隨著青春消散,那些失去的,過去的,未來的,就是18歲那般明亮,卻又那麼未知。
上海是一座比較開放的城市,在近代就很有名氣了,當時日本東京還沒有電影的時候,他們就橫渡海麵跑來上海看電影,也不知道東京的居民是帶著怎樣的勇氣來到這的,上海的滄桑可以說是凝聚著許多重要的曆史,這座城市自誕生以來就一直領跑著這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