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嬴政憶長平戰幻來鄢府蘇醒(1 / 2)

秦代:

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派左庶長王齕攻韓,奪取上黨。上黨的百姓紛紛逃往趙國,趙駐兵於長平(今山西高平縣),以便鎮撫上黨之民。四月,王齕攻趙,趙派廉頗為將抵抗。趙軍士卒與秦斥候兵相遇,發生衝突,秦斥候兵斬趙裨將(裨將,武職)茄。六月,敗趙軍,取二鄣四尉。七月,趙軍築壘壁而守。秦軍又攻趙軍壘壁,取二尉,敗其陣,奪西壘壁。

雙方僵持多日,趙軍損失巨大。廉頗根據敵強己弱、初戰失利的形勢,決定采取堅守營壘以待秦兵進攻的戰略。秦軍多次挑戰,趙國都不出兵。趙王為此屢次責備廉頗。秦相應侯範雎派人攜千金向趙國權臣行賄,用離間計,散布流言說:“秦國所痛恨、畏懼的,是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廉頗容易對付,他快要投降了。”趙王既怨怒廉頗連吃敗仗,士卒傷亡慘重,又嫌廉頗堅壁固守不肯出戰,因而聽信流言,派趙括替代廉頗為將,命他率兵擊秦。

趙括上任之後,一反廉頗的部署,不僅臨戰更改部隊的製度,而且大批撤換將領,使趙軍戰力下降。秦見趙中了計,暗中命白起為上將軍,王齙為尉裨將。白起名聲太大,未免趙軍有所防備,秦王下令“有敢泄武安君將者斬。”白起麵對魯莽輕敵,高傲自恃的對手,決定采取後退誘敵,分割圍殲的戰法。他命前沿部隊擔任誘敵任務,在趙軍進攻時,佯敗後撤,將主力配置在縱深構築袋形陣地,另以精兵5000人,楔入敵先頭部隊與主力之間,伺機割裂趙軍。8月,趙括在不明虛實的情況下,貿然采取進攻行動。秦軍假意敗走,暗中張開兩翼設奇兵脅製趙軍。趙軍乘勝追至秦軍壁壘,秦早有準備,壁壘堅固不得入。白起令兩翼奇兵迅速出擊,將趙軍截為三段。趙軍首尾分離,糧道被斷。秦軍又派輕騎兵不斷騷擾趙軍。趙軍的戰勢危急,隻得築壘壁堅守,以待救兵。秦王聽說趙國的糧道被切斷,親臨河內督戰,征發十五歲以上男丁從軍,賞賜民爵一級,以阻絕趙國的援軍和糧草,傾全國之力與趙作戰。

到九月,趙兵已斷糧四十六天,饑餓不堪,甚至自相殺食。趙括走投無路,重新集結部隊,分兵四隊輪番突圍,終不能出,趙括親率精兵出戰,被秦軍射殺。趙軍大敗,四十萬趙兵投降。白起與人計議說:“先前秦已攻陷上黨,上黨的百姓不願歸附秦卻歸順了趙國。趙國士兵反複無常,不全部殺掉,恐怕日後會成為災亂。”於是使詐,把趙降卒全部坑殺,隻留下二百四十個年紀小的士兵回趙國報信。長平之戰,秦軍先後斬殺和俘獲趙軍共四十五萬人,趙國上下為之震驚。從此趙國元氣大傷,一蹶不振。

這就是著名的長平之戰,嬴政合上竹簡,自言自語道: “如此驍勇的戰役,成就的並非我強秦的讚譽,卻對個自刎的懦夫慨歎不已,真是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