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驪山山麓幻來偶遇苦行僧人(1 / 2)

“呀!不光是和尚還是個洋和尚!”幻來將虛弱的趴在大石背後的苦行僧翻了過來,卻發現此人衣衫襤褸,麵龐黝黑,須發卷曲濃密,雙目雖閉但眼窩很深、睫毛很長,典型的印度人的模樣。

“大師,怎麼了?你醒醒啊!”幻來抓住僧衣的衣襟使勁的搖晃著。不一會兒這名僧人便幽幽轉醒,幻來粗略的檢查了一下,發現這個和尚除了有嚴重的脫水症之外渾身上下並無傷患。

“請……請給我口……水……”僧人虛弱無力的說著

“好,請稍等”幻來急忙拿來水壺遞到僧人的嘴邊,看著他無比貪婪的吮吸著這久違的救命甘露,大半壺下了肚他的嘴才戀戀不舍的離開了水壺。

“阿彌陀佛,多謝施主!”苦行僧依舊還是很虛弱但是很明顯喝下水後他已經恢複些體力了。

“大師,不必客氣”幻來畢恭畢敬的還禮“我這裏還有些餅餌,大師可還需要?”

未待和尚回答,幻來就已經將小糖餅遞了過來,和尚順勢拿在手心中大快朵頤起來,一塊小糖餅被他三下兩下的就吞進腹中,看的幻來是目瞪口呆的。

“多謝施主!隻因貧僧已經三天未進滴米,吃相不雅施主莫怪!”大和尚竟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噢,哪裏啊,出門在外遇到些許困難在所難免,哪裏還顧的上吃相儒雅啊!”幻來豪氣的說著,她現在可是“男人”哦!

“多謝施主賜水施飯之恩!貧僧無以為報,我身上中有自家鄉帶來物品,在此贈予施主吧!”說著便向自己的背簍中找尋開來

“家鄉?難道印度神油?”幻來心想,因為印度的特產她隻記得神油而已。

誰知,大和尚從背簍中拿出一件檀木所刻的佛像來。

“施主莫要嫌棄,我自天竺而來,這尊佛祖像是我孔雀王阿育王所賜之物,保我這一路平安。”說罷,又虔誠的念了一句“阿彌陀佛”

果然如幻來所料,眼前這位大師果然來自印度,不,應該叫天竺才對。

“這位師傅你的中文說的真好!想必來中土已經有段時日了吧?請教大師法號?”

“貧僧沙門室利房,我等十八人奉天竺孔雀國王阿育王的旨意前來到中土弘揚佛法,未到中土前我等已經研習中土文化和語言,隻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將我佛四諦、五蘊、八苦、眾生平等的思想也廣泛傳布到中土的千家萬戶中。”

“天竺距此地又何止千萬裏,大師是如何到得此地的呢?咦?怎麼不見其他大師呢?”幻來記得原來看過的印度電影《阿育王》中曾有這樣的橋段,說為了消弭佛教不同教派的爭議,阿育王邀請著名高僧目犍連子帝須長老召集1000比丘,在華氏城舉行大結集,這是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結集,驅除了外道,整理了經典,並編撰了《論事》。從此,阿育王開始向邊陲地區和周邊國家派遣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內的佛教使團以傳播佛教。這是佛教走出印度,邁向世界性宗教的開始。

“唉!我等一路從天竺翻過喜馬拉雅山脈經西域諸國不遠萬裏而來,一路上所遇險阻多不勝數,貧僧知曉這是佛祖給我等的磨難。阿彌陀佛!然而其他師兄弟在途中死的死散的散,如今隻剩下貧僧一人來到此地。”幻來看著他曆經磨難的滄桑臉龐,不禁佩服起眼前的這位意誌堅定的大和尚來。

“既然如此,大師有何打算?”

“貧僧來到中土即聽說中土近年來戰事連連,人們生活顛沛流離,貧僧想繼續深入中原腹地,所經之處傳揚佛法普渡眾生。”

“願大師宏願得所嚐!阿彌陀佛!”幻來不自主的到了一聲阿彌陀佛,自己也感到十分詫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