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的雒水邊,一個小村莊寧靜而安詳。這個小村莊不知存在了多少年。更沒人留意,十年前這個小村莊裏忽然出現的一戶人家。
這戶人家裏隻有一個老頭和一個小女孩,老頭叫何伯,沒人知道他的名字,隻知道他姓何,於是何伯,何伯的就叫開了。
小女孩叫雒,是老頭的孫女,而女孩的父母,卻無人知曉。每當有人問起,小女孩便瞪著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搖著頭。而老頭,卻會很巧妙的岔開。
江邊的人每日忙於生計,也沒有誰去尋根問底。日子便如此一年又一年的過去了。
老頭很有錢,每日不見他捕魚,錢卻似乎花不盡,人們說老頭的兒子在外麵不知做什麼勾當,才這麼有錢。定是老頭的兒子在外麵犯了事,老頭才帶孫女到這個偏遠的小山村的。對此,老頭隻是笑而不答。而小女孩卻瞪著眼睛和村裏人理論。人們也隻是一笑了之。
小女孩八歲那年,被老頭送進了一間學堂。
學堂裏,先生教的是《道德經》。先生也不說什麼,隻是讓學生們背,大家都在哇哇的背書,雒也跟著背,雒背的很認真,但是怎麼也背不下來一段。眼看一個早上就過去了,雒連一頁也沒背下來。
倒是同學的雲,一個早上就背了五、六頁了。
這令雒備受打擊,不過沒人要求雒將書背完,雒也無所謂。
在學堂裏,小女孩很認真,不過她對所有的文章都不感興趣。隻有一本破舊的不知何年何月的書,小女孩最是喜歡,這是教書先生許多藏書的一本。先生也不知從哪兒得來的了。先生很喜歡雒,見雒喜歡這本書,就將書送給了雒。
得到書之後,雒更高興了,每日都拿著破書來念。破書沒有名字,小女孩也讀不懂,隻是愛念:
“其形也,翩若驚鴻,宛若遊龍……”
書中還有一幅畫,畫中畫了一個女人,長的像書中形容的一樣漂亮。小女孩看著像自己,先生也覺得像。小女孩才不管像不像呢,隻要她喜歡就行了。
“雒——”
小女孩一聽,就知道是何伯在叫她,連忙拿著書跑回了家。
雒把書拿給爺爺看,誰知何伯看了十分生氣,禁止雒看這本書,並且叫雒把書還給先生。
雒從來沒有見過爺爺生氣,心中十分害怕,但她更喜歡這本書。不想把書還給先生。雒又不敢違背爺爺的話,想了半天,拿起書跑了出去。雒把書給了自己在私塾中最好的朋友——雲。雲比雒大兩歲,是個很可愛的小男孩。雲答應雒,要幫雒好好保管這本書。
“你可不能說話不算話啊!”雒不放心的說。
“咱倆拉勾!”邊說,雲一邊伸出了小手。
“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許變。”
兩個小孩子就這樣許下了承諾,隻是不知這個承諾能留到什麼時候。
沒了書,但這並不影響雒來背它——
“其形也,翩若驚鴻,宛若遊龍……”
雒一邊走,一邊興衝衝的背著,雲也跟在雒的身邊,靜靜的聽雒背書,也不去打斷她。不過細心的雒還是沒有把雲給忽略掉,轉頭和雲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兩人慢悠悠的走著,不知不覺間就走到了河邊。
河邊,漁夫們還在辛勤的捕魚。
望著網中不斷往外掙紮著的魚,雒心裏總不是滋味,雒想去把魚都給放了,不過大家一定都不會答應的,因為人們都是以捕魚為生的,如果把魚都給放了,人們就沒法維持生計了。
雒無奈,也隻好默默的走開了。
“雲,我想先回家了,你也先回去吧。”雒擠出一絲笑容,對雲說道。
“妳先走,我看著你走。”雲笑著對雒說。
雒心中不高興,也就沒有推辭,先離開了。
看著雒的背影已經看不見了,雲才轉頭離開。
到了家門口,雒又變成了一臉的沮喪樣子,慢慢推開了門。
何伯正從廚房裏端出一碗湯,見到雒回來,笑著對雒說:“來嚐嚐,隔壁趙叔才捉到一條紅鯉魚,送來給你吃。”
怎麼又是魚,雒心中不樂意,也沒有在何伯麵前表現出來,隻是淡淡的說道:“我不想吃。”
“怎麼,還在為那本書生氣呢?”何伯笑著問道。
“不是。”
“行了,還不是,要不怎麼這麼不高興?雒可是很少有不高興的時候哦。”
“真不是。”雒大聲的說。
“行,真不是就真不是,那怎麼不高興?要不,去我的書房裏看看?”
何伯有一間書房,裏麵的擺設很簡單,隻有一個書架。何伯允許雒隨時進他的書房,但是從不在書架上給雒拿一本書,讓雒自己拿。但雒隻能夠的到地三層的書,而且前三層的書跟先生教的一樣,沒什麼特殊的,所以雒漸漸的對這些書也失去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