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平安快樂有秘訣
今天就是生命,是你唯一確實擁有的真正生命,充分運用今天吧!對某些事物激發點興趣吧!把你自己搖醒吧!培養一種好習慣,讓真正的熱忱擁抱你,你就能把今天活出趣味來!
讀讀曆史吧,試著將你的眼光擴展到1000年以前——從永恒的角度來看,你將會發現,“你的”煩惱同曆史相比,是多麼不值得一提啊!
是什麼原因使洛克菲勒變成異常蒼老的模樣呢?煩惱、驚嚇、高度緊張的生活,正是他自己把自己推到墳墓的邊緣。好在,他進行了調整,這個在53歲差點見上帝的人,後來竟然活到98歲。
一天當中,我總要將手中的工作停幾次,仔細檢討自己是否已經徹底放鬆了。現在,當電話鈴響時,我不再像以前那樣急著去接聽;有人對我講話時,我也會使自己輕鬆得像熟睡中的嬰兒一樣。
現在我的生活變得輕鬆愉快,就像欠債的人還清了債務一般,一身輕鬆。
這樣做的好處之一是,原先那些個別分量很難掂量的原因,經過這樣分欄對比,整個問題的反正前後情況全部呈現在眼前,自然可以作更好的判斷,而不至於采取輕率的步驟了。
獲得快樂心理的方法是什麼呢?最直接且最有效的辦法是矯正個人的想法,並努力培養心平氣和的心態。任何人無論在待人處事方麵或個人的生活感受方麵,都與本身的想法息息相關。
通過這一個小時的閱讀,我就會明白,即使是目前這麼惡劣的情況,實際上也比以前強過百倍。這使我能夠正視我現在所遇到的困難,明白這個世界正在不斷地進步,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事情總是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j羅傑·巴伯森經濟學家
每當我發現自己的心情不愉快時,我都可以在一小時之內拋棄所有煩惱,使自己很快成為一個快樂、達觀的人。
我是這樣做的:
我閉上眼睛,走進書房,走到專放曆史類書籍的書架前。隨手取出一本書——我根本不知道我拿的是普裏斯科特寫的《墨西哥征服史》,還是史東尼所著的《凱撒傳》。我隨手翻到一頁。然後,睜開眼睛,順著翻開的地方讀上一個小時。我越往下讀,就越能體會這個世界總是痛苦不斷,人類文明總是瀕臨毀滅的邊緣。曆史上充滿了悲劇故事:戰爭、饑荒、窮困、瘟疫、慘無人道。
通過這一個小時的閱讀,我就會明白,即使是目前這麼惡劣的情況,實際上也比以前強過百倍。這使我能夠正視我現在所遇到的困難,明白這個世界正在不斷地進步,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這個方法有非常奇特的效果,讀讀曆史吧,試著將你的眼光擴展到1000年以前——從永恒的角度來看,你將會發現,“你的”煩惱同曆史相比,是多麼不值得一提啊!
信不信仰“宿命論”都無關緊要,但當猛烈而酷熱的狂風吹進我們的生活中,而我們又無法躲避時,那麼我們不妨接受這種不可避免的命運,然後再想對策解決。
不妨接受不可避免的命運
jr·v·c·勃德萊
1918年,我離開熟悉的、溫暖的家園,前往非洲西北部,和阿拉伯人一起住進撒哈拉這個“阿拉的樂園”。我在那兒住了7年,掌握了那些遊牧民族的語言。我穿著他們的服裝,吃著他們的食物,按照他們的方式生活。我像一個牧羊者,睡在阿拉伯人的帳篷裏。同時我還研究了他們的宗教,並寫成了一本名叫《先知》的書,向歐洲人介紹穆罕默德。
在撒哈拉住帳篷的那7年,是我這一生中最安詳、最滿足的一段時間。
我有過豐富的閱曆,多姿多彩的生活:我的父母是英國人,而我卻出生在巴黎,在法國呆過9年。後來,我在英國著名的伊頓學院和皇家軍事學院畢業。然後,我以英國陸軍軍官的身份在印度呆過6年,我在當地打馬球、打獵,並到喜馬拉雅山探險。我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結束時,我被選派參加巴黎和會,當了一名助理軍事武官。在巴黎的所見所聞,令我深感震驚和失望。我在西方前線的4年戰爭中,深信我們是為了維護人類文明而戰。可是在巴黎和會上,我卻親眼目睹了自私自利的政客的醜惡嘴臉,是他們給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了導火線——每個國家都在為自己爭奪土地,在各個國家之間製造仇恨,並再度掀起秘密外交的各種陰謀活動。
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失望,我開始厭倦戰爭,厭倦軍隊,並厭倦這個社會。我生命中第一次難以在夜晚入睡,我開始對自己從事的職業感到煩惱。好友利弗·喬治建議我從政當官,我考慮接受他的勸告,可是這時候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它改變了我後來的7年人生道路。這件事發生在一次不到四分鍾的談話中——這次的談話對象是“泰德”勞倫斯,亦即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富浪漫色彩的“阿拉伯的勞倫斯”。他曾同阿拉伯人一起住在沙漠裏,他還建議我也這麼做。開始,我對這個建議嗤之以鼻。
但是,因我已經決定離開軍隊,所以必須再找一份工作。私人老板可不希望雇用像我這種從正規軍隊退伍的軍官——尤其當時求職的人多如牛毛。所以我聽了勞倫斯的建議,前去和阿拉伯人住在一起。
後來,我發現我的選擇是非常明智的。因為在大沙漠,阿拉伯人教會了我如何克服憂慮。他們相信穆罕默德在《古蘭經》上所寫的每一句話都是阿拉的聖言,因此,當《古蘭經》上說“上帝創造了你,以及你所有的行為”時,他們也就完完全全地接受下來。這也正是他們能夠安詳地生活,當事情出了差錯時,也不發雷霆怒火的原因。他們知道,早已注定好的事情,除了上帝,沒有人能夠改變它。不過,這並不是說他們在麵臨災難時不知道怎樣應變。
為了使你相信他們的智慧,我想把我住在撒哈拉經曆的炙熱暴風告訴大家。那場暴風連著刮了三天三夜,風熱強勁而猛烈,甚至把撒哈拉的沙子吹到了法國的隆河河穀。我覺得我的頭發似乎全被燒焦了,喉嚨又幹又痛,眼睛熱得發痛,嘴裏全都是沙子。我覺得自己好像站在玻璃廠的熔爐前,被折磨得幾近瘋狂,但還勉強保持著清醒。但這些阿拉伯人並不抱怨,他們隻是莊嚴鎮靜地呼喚“阿拉”。
熱風暴之後,他們立即宰殺所有的小羊羔,因為他們知道那些小羊根本不能活下去了,況且殺死小羊還可以挽救母羊。在殺死小羊之後,他們就把羊群趕到南方喝水。所有這一切都是在十分冷靜的狀態下完成的,他們對於自己的損失沒有任何憂慮、抱怨或哀傷。一位部落酋長說:“這還算不錯的。我們本來也許會損失擁有的一切,但是感謝上帝,我們還留下了40%的羊群,一切可以從頭開始。”
還有一件事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次我們乘車橫越大沙漠時,有一隻汽車輪胎爆裂,司機又忘了帶備用胎,所以我們的汽車隻剩下3隻輪胎。我又急又怒,煩燥不已,問那些阿拉伯人該怎麼辦。他們對我說,事已至此,急怒傷肝,不如順其自然。他們還說,車胎爆裂是上帝的意思,別無辦法可想。於是,我們就靠3隻輪胎又開始往前走,沒過多久,車又停了下來——原來汽油也燒完了。但酋長隻說了一聲:“麥克托伯!”他們並沒有因司機所帶汽油不足而向他大聲怒吼,反而保持冷靜。後來,我們隻好徒步到達目的地,一路上高歌猛進,士氣高昂。
在和阿拉伯人相處的日子裏,我漸漸明白了一件事:在美國和歐洲的精神錯亂、瘋狂和酗酒,都是那種環境——煩擾的文明生活造成的。隻要我住在撒哈拉,就不會有煩惱。我在這個阿拉的樂園裏找到了心理上的滿足和肉體上的健康,而這正是我們大多數人在努力尋找卻難以找到的東西。
現代科學的發展,使人們對“宿命論”產生了懷疑,也許他們是對的,可是又有誰知道呢?也許,我們大家可以從許多事情上看得出來,我們的命運是早已注定了的。例如,如果我不在1919年8月一個悶熱的下午和“阿拉伯的勞倫斯”交談3分鍾,那麼我以後的人生道路也許將完全不同。現在我回顧過去,發現我的生活一直受到許多我無法控製的事情的影響。阿拉伯人認為,這就是“吉斯米特”——阿拉的意旨。你可以按照你的方法來稱呼它。它對你的確存在奇異的影響。我隻知道,在我離開撒哈拉17年後的今天,我依然保持著從阿拉伯人那裏學來的生活樂趣,愉快地接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情。這種人生哲理,可以說比服用上千支鎮靜劑還能安撫我的緊張和不安。
信不信仰“宿命論”都無關緊要,但當猛烈而酷熱的狂風吹進我們的生活中,而我們又無法躲避時,那麼我們不妨接受這種不可避免的命運,然後再想對策解決。
在那個改變我一生的早晨,我偶然地打開了《新約·聖經》,發現了那句經文:“他派我來,亦和我在一起——天父並未將我遺忘。”
一句經文救了我
j喬瑟夫·希瑞博士布魯恩斯威克神學院院長
在我發現這句話之前,我的生活盲目而迷惘,我無法左右我的生活,可以說是昏昏噩噩。在那個改變我一生的早晨,我偶然地打開了《新約·聖經》,發現了那句經文:“他派我來,亦和我在一起——天父並未將我遺忘。”
從那以後,我的生活即全麵改觀,對我來說,所有的事物皆和以前不同,我從它那裏獲得了精神和力量。我想我每天都重複使用這句話。在這幾年當中,許多人前來向我請教,我就送給他們這句經文。
自第一次看到這句經文以後,我就發現,它是宗教的根本,它使我的生活變得更加有意義,它成為我生活上的金科玉律。
我認為,痛苦的經驗是件好事。我很高興自己做過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它使得我所有的日常問題在此比較之下,全變得不足掛齒。
克服最痛苦的挑戰
j泰德·埃裏克森
以前,我常常無緣無故地煩惱不已。不過,現在情況已經完全不同了。1942年夏天的一次經曆,使我的憂愁煩惱全部消失——但願永遠如此。
多年以來,我一直有一個願望,希望能在阿拉斯加的一艘漁船上工作一段時間。1942年夏天,我如願以償地開始在阿拉斯加科地亞克的一艘32英尺長的鮭魚拖網漁船上工作。這艘船上隻有3名船員:船長負責督導,另外一個副手協助船長,剩下那一個則是日常打雜的水手。日常打雜的通常都是北歐人,而我就正是那個北歐人。
由於鮭魚拖網必須配合潮夕進行,因此我經常連續工作24個小時。有一次,我整整如此工作了一個星期。
我的主要工作是“拉網”。我隻要站在船尾上,把漁網的浮標和邊線拉上來即可。這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漁網很重,當你想把它拉上來時,它卻動也不動。我想把漁網拉上來,卻把船本身拉下去了。由於拉不動漁網,我隻好用盡力全力,沿路拖著不放。我這樣做了好幾星期,幾乎把我累死了。我渾身痛得厲害,而且連續幾個月都沒有恢複。
後來,當我終於有時間休息時,我在一個臨時湊成的櫃子上擺下潮濕粗劣的被褥,然後倒頭就睡,我渾身上下無處不疼——但我卻熟睡得像服用了安眠藥——極度的勞累就是我的安眠藥。
現在回想起來,我很高興我吃過那些苦頭,後來這些卻成了我的精神財富,因為它們使我不再煩惱。現在,一旦遭遇了困難,我就會反問自己:“埃利克森,還有什麼會比拖網更辛苦的呢?”我總是回答說:“不,沒有什麼事情比它更苦!”於是我又振作起來,勇敢地接受挑戰。
我認為,痛苦的經驗是件好事。我很高興自己做過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它使得我所有的日常問題在此比較之下,全變得不足掛齒。
我對一切事情都很放得開。當我由一個工作換到另一項角色時,我把剛才的問題完全拋諸腦後。這樣才能令我神清氣爽地麵對下一個工作,保持頭腦清楚。
打破憂慮的妙招
j歐德威·泰德
憂慮是一種習慣,而我在許久之前就打破了這種習慣。我之所以能革除這種習慣,我相信應歸功於3件事:
第一,我太忙了,根本沒有時間焦慮。我從事3項主要的工作——每一項工作都是全職。我在哥倫比亞大學向團體演講。我也是紐約市高等教育委員會的主席。我還擔任哈伯出版公司經濟社會書籍部門負責人。這3項工作讓我沒有餘暇去煩惱。
第二,我對一切事情都很放得開。當我由一個工作換到另一項角色時,我把剛才的問題完全拋諸腦後。這樣才能令我神清氣爽地麵對下一個工作,保持頭腦清楚。
第三,當我離開辦公室時,我會提醒自己不要把煩惱帶出去,它們是持續不斷的,總會有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等我去傷腦筋。如果我每天把這些問題帶回家,並為它們煩惱不止的話,我就是在摧毀自己的健康,同時,也是在摧毀我適應這些問題的能力。
是什麼原因使他變成這般模樣呢?煩惱、驚嚇、高度緊張的生活,正是他自己把自己推到了墳墓的邊緣。
睡好每一個晚上
“石油大亨”約翰·d·洛克菲勒在33歲就成為了百萬富翁。43歲時,他建立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大的壟斷企業——規模龐大的“標準石油公司”。但是當他到了53歲時他的健康狀況卻遭到嚴重破壞,各種煩惱和高度緊張的生活幾乎使他臥床不起。這時,他“看起來就像個木乃伊”,這是為他寫傳記的作家約翰·溫克勒透露的。
當時,洛克菲勒患了一種怪病,不僅頭發全部掉光了,甚至連眼睫毛也掉得一根不剩,整個臉上隻有一綹淡淡的眉毛,看上去就像一個可笑的小醜。
溫克勒說:“他的情況十分嚴重。有一段時間,他被迫靠喝人奶維持生存。”根據醫生們的說法,他的病屬於“脫毛症”,這種病通常是由於過度緊張造成的。這時,他的頭部光禿禿的,模樣很是古怪,這使他不得不戴上帽子。後來,他為自己訂製了一些假發,每頂假發500美元。從此他就一直戴著這些假發度日。
洛克菲勒從小在農場長大,他的肩膀又寬又壯,腰杆筆直,以前的他身體十分強健,步伐穩健而有力。可是在53歲的時候——這正是大多數男人的壯年時期——洛克菲勒的雙肩卻已經下垂,走起路來就像一個80歲的老嫗。
作家佛林在為他寫的傳記中寫道:“當他照鏡子時,看見的卻是個老頭。沒完沒了的工作、無窮無盡的煩惱、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經常失眠,以及缺乏運動和休息,奪走了他的健康,使他挺不起腰來。”
雖然他當時已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他隻能吃些連窮鬼都不屑一顧的食物。當時他每周的收入是100萬美元,而他每周所吃的食物隻需2美元就可解決了。因為醫生隻允許他吃一些酸牛奶和餅幹。他的皮膚早已失去光澤,看起來像是老羊皮包在他的骨頭上,而金錢這時候也隻能為他付醫療費用,使他不至於在53歲的時候就死去,億萬家財差一點不能換回他的健康。
是什麼原因使他變成這般模樣呢?煩惱、驚嚇、高度緊張的生活,正是他自己把自己推到了墳墓的邊緣。
早在23歲的時候,洛克菲勒就開始全身心地追求他的目標。據他的朋友說:“除生意上的好消息外,沒有任何事情能令他開懷大笑。當他做成一筆生意,賺到一大筆錢時,他會高興得把帽子摔到地上,開心地跳起舞來。但如果失敗了,他就會隨之病倒。”
有一次,洛克菲勒在五大湖上托運一批價值4萬美元的穀物,但他為了節省保險費用,沒有投保水上險。因為保險費太高了——要150美元。那天晚上,暴風雨襲擊了伊利湖,這使洛克菲勒十分擔心,怕他的貨物遭遇不測。在第二天早上,當他的合夥人喬治·加勒來到辦公室時,發現洛克菲勒已在那裏,正繞著房間焦急萬分地來回走動。
他發抖地說:“你快去看看現在是否還能投保險,如果不能的話,就來不及了。”
加勒立即衝到城裏,買好保險,當他回到辦公室時,發現洛克菲勒已經病倒了。這時,恰好來了一封電報,說貨物已經卸下,未受到暴風雨襲擊。但洛克菲勒反而更沮喪了,因為他已經浪費了150美元!他太傷心了,隻好回家去臥床休息。
當時他的公司每年做著50多萬美元的生意,而他卻為150美元的保險費而如此失魂落魄,甚至病倒在床上。
在洛克菲勒的日程表上,沒有遊玩的時間,也沒有時間休息,除了賺錢和教堂生活之外,他的其他時間都被工作占據了。當洛克菲勒的合夥人加勒和其他3個朋友花了2000美元買下一艘二手遊艇時,洛克菲勒幾乎心痛壞了,他拒絕搭乘那艘遊艇出航。
在一個星期六的下午,加勒發現洛克菲勒還在辦公室工作,就對他說:“走吧,洛克,我們乘船出去玩玩吧,暫時忘掉工作,輕鬆一下。”
但洛克菲勒卻一點也不領情。他冷冷地說:“喬治·加勒,你是世界上最浪費的人了,你現在正在破壞你在銀行的信用,這也是我的信用。將來你會把我們的生意毀掉。不行,我可不能乘你的遊艇,我永遠也不願見到它。”於是,他整個星期六下午都留在辦公室工作,使加勒討了個沒趣。
洛克菲勒的一生都缺乏幽默感和安全感,他在事業成功之後說:“每一天晚上,我一定會先提醒自己,我的成功也許隻是暫時性的!然後才躺下來睡覺。”
此時,他的公司已有幾百萬美元的資產,但他天天擔心會失去一切財富。怪不得這些憂慮會拖垮他的身體。他沒有時間遊玩或娛樂,也從未進過戲院,從沒打過紙牌,從未參加過宴會。這正如馬克·漢納所說的:“他在別的事情上都很正常,唯獨為金錢瘋狂。”
其實,洛克菲勒的內心非常孤獨,他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向一位鄰居承認,說“希望有人愛我”,但是他那過分冷漠多疑的性格,使很多人都不喜歡他。有一次摩根大發怨言,說不願意和他打交道。“我不喜歡那種人,”他一臉不屑地說,“我不願再和他有任何往來。”
洛克菲勒的自私性格,使他的親弟弟對他也深惡痛絕,他弟弟甚至把自己孩子的棺木從家族的祖墳中移走。他說:“在我的親骨肉之中,不允許任何一個人在約翰·d·洛克菲勒所控製的土地上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