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祖國的“我”,終於見到了最悲慘的戰爭場麵……到處都是淩亂的槍聲,到處都是猩紅的鮮血,到處都是逃難的人流,到處都是泯滅人性的屠殺……
這部電影裏,描寫日本方麵,主要是展現日本人狂熱的民族情緒,以及戰爭對人類思想造成的扭曲,以及軍國主義思想害人等等,而對於人性的剖析,顯得少了一些。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在於現在的日本,已經牢牢地控製在聖教的手裏,算得上是大“皮特凱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將來還很有可能融入到中國民族的大家庭。過於強調民族恩怨,反而不利於民族的同化,對現在已經失去血性的日本人,也是一種刺激。再者說了,這部電影的主旨,也是叫大家珍惜現在得來不易的和平幸福的生活,不要去挑起無謂的戰爭,而不是宣揚民族對立與仇恨,再次埋下戰爭的種子。
隨著激情的發展,“我”一路驚險地來到東北,參加了抗聯,並很快成長為一名基層的軍官,血腥而刺激的戰鬥生涯開始了……
隨後,“珍珠港”事件爆發,大洋彼岸的美國也遭受了日本的進攻。我的好友斯科特幡然醒悟,正式請求從國防部調到基層軍隊,並隨即隨大部隊開赴歐洲作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麵升級。
在影片進行到一半,也就是抗日戰爭進行到第六個年頭,戰局進入相對平緩的相持階段之際,斯科特奉命率領一隻部隊來到了中國,為的是給處於窘迫境況的東北抗聯官兵,送來急需的槍支彈藥。
非常可惜的是,他的任務雖然完成了,但卻在率部帶著車隊離開東北之際,陷入了日軍的包圍圈。雖然我帶領人手頑強地將他給救了出來,可惜此時他已經身上數槍,危在旦夕了。
看見身為老朋友的我,滿麵風霜的樣子,他有著很多的感觸。在臨終前,他要求我,在他死後,以他的名義,寫信給他在美國的親人,還有在歐洲戰場上的兄弟,叫他們繼續努力作戰,不能因為他的死亡,而感到害怕,並因此想到回國。作為一個軍人,就要盡到軍人的職責,把這場戰爭勝利地打完!
影片的下半部,交叉著龐大的戰爭場麵,包括中途島海戰,諾曼底登陸等等大型戰役的縮影,以揭示戰爭的殘酷,再添加入親情,以及對戰爭的反思等諸多因素,編織成一副波瀾壯闊的立體戰爭形象。
劇情就這樣有條不紊地發展著,直到最後戰爭結束。
最後內幕揭曉,原來,大家都在相互騙著對方,斯科特的家人,除了在國內還在上學的唯一一個未成年的弟弟外,其餘的親人全部都已經在各大戰場上戰死了。而我也是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看到自己身邊的朋友,一個接著一個倒下,而深愛我的女人一個接著一個倒在血泊之中,那種巨大的無奈的痛楚,吞噬著我的心靈……
結束完這場災難後,雙手沾滿敵寇鮮血,滿懷複仇思想的“我”,再也無法拿起小提琴,演奏出優美動聽的旋律來,斜陽西下,人們常常看到一個孤單的身影,對著天地發呆,他似乎在追憶著什麼……
時光迅速往後發展……幾十年後的一個白發老人,來到中國,在一位曾經才華橫溢的音樂家的墳墓上,獻上了一束鮮花……
而就在這看似和平的年代裏,依舊發生著血腥慘烈的戰爭……熒幕上,不停地跳動著血腥的戰爭畫麵,包括著近幾十年來,全球所有不安全的地方和區域所發生的大大小小的戰爭。所有這一切,時刻提醒著人們,戰爭離我們並不遙遠……
影片的大致內容就是這樣,而我除了參加演出外,最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將影片中出現的每一個角色都處理好,達到每一個出現的人物,都鮮活靈動,而決不突兀。